拼湊傑夫

嘩眾取寵的公信

我們常常說科技沒什麼不好,至少它拉近了人們彼此的距離。話其實說得沒錯啦,你這裡發一則訊息,「咻」一聲還沒說完訊息就已經傳到了地球的另一頭。如果間中出現了遲緩的現象,有時候還可以透過種種方式與服務方交涉投訴。這種便利,大概就是彰顯近乎即時這功能所帶來的便利。可不是嗎,現在疏於與朋友聯絡的藉口不能再用啊這要等好久之類的了。在訊息傳播速度速度在彈指之間的今天,再忙也總有辦法收發一兩則簡短的訊息。

或許是因為資訊傳達的近乎即時性質,所以每一次傳達的量也就不必動輒洋洋灑灑一大段。加上其中帶來的便利性質,儘管每一則收取的資訊含量減少,但是同一時間收到的卻是大大激增。若有流連社交網站的習慣,就會發現映入眼簾的每一則所謂動態是很短沒錯,但是同一時間看到的訊息數量確是遠遠比前幾代人一生人接收的來得更多。前陣子不是就有研究指出,現在一份報紙就是以前古人一生人的閱讀量嗎?

資訊傳播的廉價與快速,我想應該大大改變了大眾的閱讀口味。訊息越簡短,意謂著消化的時間越快速。甚至很多時候,更是經過了所謂「專人剖析」所以更容易叫人上心。一則引用專家的話說這個那個有毒的簡短訊息,傳播的速度遠遠比他正式的論文(有時候可能還是相反的研究結果)來得更快更廣泛。這也難怪,現在人人接收的訊息數量暴增,誰還會有時間慢慢去閱讀乾澀隨便也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才讀得通的學術論文?

但我不是鼓吹不要報考研究所……

資訊爆增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在人人快被數之不盡的訊息淹沒之際如何使得自己發出的得到重視。雖然內容可能都很簡短,但是它們在收取人的心中還是有不同的重量的。讓指定的訊息變得重要,也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學問。其實這門學問一直都在,但是這些年資訊的近乎即時性質確實放大了整個效果。再說大眾的資訊偏好確實也變得難以捉摸,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無心插柳下訊息獲得「瘋傳」的事情。

想要知道這種資訊如何脫穎而出,吸引了全部人的注意力看看剛過去的憤怒姐姐時間就知道。現在走到街上去問路人「你知不知道這位姐姐車牌」是什麼,搞不好他們答對的數量遠比答對「你知不知道以巴又發生戰爭」的多。可不是嗎,隨便在公路上發神經隨即給人拍下發佈,轉個身就變成了媒體寵兒。先是隔天上了報章頭條,再來就是上了電臺這樣那樣(抱歉,個人實在沒有心思去跟進所以根本不知道電台弄她去幹嘛)。

換個角度想,電台寧願撥時間宣傳她也不去注意世界上發生的人道危機頗叫人汗顏。

當然這種爆紅的機率可遇不可求,要讓自己的訊息得到重視下點功夫還是必要的。當然這門學問之刁鑽,我這等沒去刻意經營的自然不得其門而入。不過想來自然也跳脫不了建立名氣這一步,畢竟無可否認的是當兩則訊息放在面前,一個來自名人另一則來自陌生人的話我會先看名人說啥。好在的是這個年代提升名氣的門檻的確是降低了,君不見越來越多的素人就這樣跳上了電視螢幕電台大氣電波報章雜誌印刷媒體麼?

其實我對新興媒體沒輕易把這些傳統媒體幹掉感覺很詫異。

剛才所述相對比較「傳統」的媒體,其實這些年還屹立不倒還是有它的生存之道的。再來,這或許也造就了一種既定印象說曾經在那邊出現的人是比較可信的。至少根據我的觀察這假設該是成立的,儘管內容可能一樣,文章上過報章跟沒上過在大眾心中可信度還是有差的。所以把自己的招牌擦亮,就是讓自己放出來的屁在追隨者鼻中聞起來也是香的前提條件之一。

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是昨天看到了一則很長的訊息(為了這個我也鋪排了很長的文章)。該文的重點,就是以不指名的方式揭發某人的一些胡作非為。不過儘管名字沒有闡明,但是心思也不需慎密就能推敲出是誰這樣。後來在自己旁敲側擊後,才發現這個人寫的事情原來也不是可以詆毀。不過畢竟自己不是苦主,對此也不好作出太多的評論。我只能說,聽到越來越多關於這人事跡的當下是有詫異的。

我的確跟這人不熟,但是印像中該是個乖乖牌,至少這是他本人經營出來的形象。所以我也是個愚昧的路人甲乙丙丁沒錯,文章上過報章並不代表作者非仆街。只是說很簡單,但事實上我大概很快就會忘了這個人,然後覺得下一個將會在文字媒體經營專欄的人說的都是金科玉律。寫到這裡我真的覺得自己好沉淪啊怎麼辦,小白有沒有要來脫光甩我巴掌?

這篇文其實可以寫得很戲謔,只是畢竟是很嚴肅的東西,所以明知不會有人看還是寫得如此落落長。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勸世文,沒有洋蔥也不一定容易消化就是。反正文章的最後要說的,就是現在成名沒有很難(本想寫「很容易」但想想真的也沒那麼容易)單以名氣決定一個人發出的訊息是不是可信的做法,該是時候好好檢討。有時候嘩眾取寵的名人,放的屁真的沒有比較香。

除非他剛剛吃榴槤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