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连感动都不可以,什么世界…”
凌晨四点钟了,这还要人活吗?看着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短讯,他回了句:“呵~好啦,抱下~带着甜蜜的感动入眠较实际~晚安“
因为有惊无险(因为她的小孩三不五时给她麻烦)把她的孩子养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互相被气死、杀死甚至毒死,所以我妈最近似乎变了什么两代专家(虽然她的儿子给于的评价是她口不对心啦)。说了这么多,其实重点还是主题所说的,需要让现在的孩子那么死沉重咩?孩子这份工作,从来都不是好当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而变得越来越辛苦(工钱也未见呈直接对比)。很现实?太幸福?这都是要看看官用什么角度思索这个问题。
我不晓得适应是不是好事情,可是我的的确确开始慢慢适应了这个越来越公式化的生活。说真的,某程度上我很佩服几年前的自己可以在相当忙碌的课业中仍然可以孜孜不倦地打理这个blog,而踏入社会后,这里从日记变成周记,后来更变成月记,不晓得是我现在更忙还是比以前更懒散?熟悉我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许久没有发文的我一次过会说很多东西,所以如果没耐心看到这里就足够了。
他小心翼翼的把小刀子把外壳撬开,手法之温柔仿佛出劲不小心大一点的话就会把整部机器给弄碎。他仔细的检查所有的接口,发现这审判仪精密的程度竟然达到只要外壳给弄开了就绝对没办法再弄回去。虽然如此,因为怎么说这机器自己实在不了解,所以下手还是比往常更谨慎。他的刀子随着机器外壳的边缘缓缓滑动,每经过一个接口就会听到很轻微的塑胶断裂声响。终于把所有的接口都打开了,他看着这机器的面板,这时的他只要把面板给掀起就能看到到机器的内部构造了。
本该1月1日发布上来比较应景,但是望着荧幕半天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又一年了,回想起来自己的确做了不少的东西,也学了不少的东西。又一年了,电影看了无数部,音乐也听了无数首(专辑嘛,数数去年大概买了有6张之多。又一年了,破天荒地换了部还算多功能的电话,连带用了一年多的号码也换了。又一年了,网志的程序也换了两三个。又一年了,讨人厌的仍然那么讨人厌,好久不见的朋友也仍然是那么久还不见。又一年了,思想幼稚的仍然是那么的一出口就令人想丢垃圾过去。又一年了,年头所订下的目标也还未曾实现。又一年了,还好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博客(Blogger?)。又一年了,我房间的摆设换了又换。又一年了,去年年头染的发色也慢慢变回原色。又一年了,功课的负担却未见减轻,尤其是学期末。
又是一年的过去,希望明年的元旦,我不会发布这样无聊的post。
送礼本来就已经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加上现代人衣食充足,使得这门学问更显高深。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神台上的物事,所以关于送礼,个人纯粹是觉得礼物送出去是一份心意(除非我很讨厌对方送一只死青蛙,那就另当别论)。可是从我身边的例子看来,送礼收礼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或是在我根本没有察觉,甚至是可能在我不愿相信之下),有了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定义。
马来西亚是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各州大部分都有个名衔为“苏丹”的统治者,所以如果一条街被命名为苏丹街,你大概会以为这条街上的居民会过上安逸的生活。事实上,只追求一个马来西亚便利店牛奶饼干基金的口号政府,继遗弃富都监狱后的另一项响亮成就,就是大打发展牌说要铲掉这条承载着老吉隆坡甚至是我们这一代小孩不少共同记忆的老街道。牌面背后到底灌了多少事实和谎言不在我流的关心之下,但是此项决定却让人不禁深思——吉隆坡还剩下多少过去可以一再被发展洪流掏空?
老实说,很多亲人都不希望笔者在这家公司继续逗留下去,至于原因,实在没有详叙的必要,毕竟笔者不是个什么大中华主义者。昨晚在看完电影后,船夫(最近关于工作的文章都跟船夫有关系)才刚问笔者什么时候成为正式员工,犹记得当时笔者用着一种很不可置信的语气说才工作个半月哪有怎么快。不过有时候巧合的事情真的不由得你先穿上华丽服装化上鲜艳妆容用最美丽的姿势站着迎接,一切真的来得很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