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新聞何價,我想在這個網絡時代大家心知肚明。可是在午夜夢迴舉手可得的免費新聞,到底影響比以前紙本年代差多少?這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看到的字搞不好多到自己都記不清。加上現在隨身科技的發達,大家都幾乎人手一機,看架勢還以為全民皆記者一樣。當然這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一般人如你我手邊的資源再多卻也不能保證可以寫好一則新聞。要是盡責報導這事情這麼簡單,那麼人家就不用花三五年時間學這個。
如果說沒有從電影嗅出企圖心的話,那一定是假的。上一次出擊,一舉打破本地電影票房紀錄(後來去年Polis Evo刷新紀錄)這次大家都在期待青元導演這次會端出什麼菜交出什麼作品來。電影看完我只能說,導演他是個聰明人。無論他在題材上有沒有自主權但這次很明顯就是瞄著票房而來。從故事角色們之間交談用的語言,到喚起上一輩集體回憶的足球記憶,實在是很難叫人不聯想到製作方是想要觸及更廣大的觀眾。
不知不覺,距離上一篇已經快要三個星期了罷。自從去年決定了跳坑以來,這裏一直持續有新文章發佈。這次的停頓,主要是新年到了要休息一陣。現在也該是時候回來繼續寫了,不然積累了一堆事情不寫有點不蘇湖。今天要寫的,是新年前趕在下畫前看的一部電影。看完的當下很想寫,可是那陣子在試圖趕着把一部短篇寫完所以留到現在(目前還剩十個章節左右)。
容我不負責任說一句,新加坡中文偏寫實的電影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大概爲彩票與歌臺。當然這個只是個很膚淺的個人意見,根本就沒有任何事實的根據。如此的推論,只出自自己淺薄的觀影經驗,以及偏見。先不說歌臺,但是看過的幾部新加坡片子,幾乎都有看到彩票的痕跡是怎樣?如果這些電影真的是寫實的話,我有點好奇彩票到底在他們的社會有多高的滲透率。我好像是太小題大做了一點……
我承認是對武士道精神沒有太多深切的瞭解,所以這部片子敘述的與傳說有多少出入就不知道了。不過除去這部分,電影本身似乎還有一些問題。正在寫這篇影話的時候,我在想當年「藝妓回憶錄」與「最後武士」這兩部片子主要對白是什麼語言。好吧,考慮到是好萊塢製作,所以應該都是英文爲主,日文爲副。可是在這部片子裏,我聽到的日文對白似乎不超過五句(其實真的有嗎?)。
前幾天朋友們各個都從世界各國回來,所以大家又一起如往常一起去看電影。今天看的,仍然是本人無緣見識48fps 3D版的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霍比特人/哈比人:史矛革之战/史矛革荒漠/史矛革的坠落/荒谷魔龙)。原因嘛,去年的同伴說看了會頭暈,今年的就說戴眼鏡不方便。當然這舒適度是個很主觀的感覺,所以我也不於置評就是。只是看完整部電影,發現在整個過程的三個小時裏似乎隱藏了一個問題。
雖然沒打算現在出書,但是我的確是有約略看過本地一些針對青少年的出版社的投稿要求。雖然林林種種,但簡單不負責任一句話總結--迪迪尼標準。說穿了不過就是要闔家歡樂,就盡量不要有殺人噴血的鏡頭之類的。換句話說,哈利波特這種死很多人的劇碼不行。當然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更加不用想了。光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就是一群廿四個小孩困在叢林式的戰場自相殘殺。這樣的書,在本地應該沒辦法在青少年為導向的出版社出版吧。
不知道是我太久沒看3D,還是IMAX 3D其實就是比較貴一點,這應該算是我看過最貴的電影(接近同樣的價錢我看了一次Avatar 3D跟2D版)。不過可惜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幻覺,我記得上次去看BTS的IMAX是大很多很多很多的(這次是在1U看的)。除去熒幕「感覺」有點小外,其實視覺上甚至聽覺上有算值回票價啦。或許我不太喜歡首周去看電影,所以太少機會碰到THX以上設備的放映廳的關係,所以偶爾有機會去到有驚喜。
不知道是不是那個角色太深如民心,我剛開始寫這篇文章還以爲這是我第一次看Hugh Wolverine Jackman演時裝片。可是因爲實在太好奇了,這傢伙不可能近幾年只是靠Wolverine過活的(事實上其實他應該可以),所以翻一翻才發現還有這部Real Steel(看過但沒寫影話就是)。之前暑假檔我錯過了讓他大紅的角色自傳片續集,但是跟朋友看Riddick時看到這部片子的預告片正好對胃口所以一直都在念着要去看。
我想我神經真的很大條,因為在介紹這部片子之前,吉安在介紹這位導演Asghar Farhadi的新作A Seperation(譯名:分居風暴)的時候有說電影有在影射伊朗的國情。可是就我印象,電影只不過是很真切展示了幾個人的生活。再多說一點,就是劇情很肥皂劇戲劇性很足這樣。約略介紹完這部片後,介紹人吉安又說電影含有某些隱喻。如果不是他老大事後點破,說真的我真的有點看不出來最後一些細節位子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複活節彩蛋玄機。是說這些隱喻有必要如此害羞嗎?
为什么不是结局?因为这几天click进我blog的有一部分是要找结局,可是因为结局一说出来整个故事就没有可阅/可看性,所以这一篇并不是要说结局。我要说的,正是可谓万众期待的达文西密码这部电影。首先,如果你正准备去看这部电影,而且还没有看过原著想要先看原著的,请三思。一部电影忠于原著当然是好事,但是却可能会让读过原著的失去观看的兴致。不忠于原著,至少你如果改得好的话,会得到万众崇拜,反之,就是万人唾弃。很可惜,达文西密码可能是因为太瞩目的关系,所以很大一部分都是很忠于原著的,只有一小部分因为时间关系而被简略了。
前陣子,因為小妹手上有免費票的關係,所以我們倆就很興高采烈地去看電影這樣(這個開頭有點很小學作文)。電影名稱是《demolition》,由Jake Gyllenhaal主演,Naomi Watts跟Judah Lewis負責跑龍套這樣。從報章上看到的介紹,本來還以為是部頗為沈重的電影(因為看了一半想說電影很有趣要去看,所以沒詳閱)。可是買票的時候,赫然發現這部電影是分到喜劇這個類別。
我们像活在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里面,每个人要嘛是凡人,要嘛就是英雄,再不然就是匪徒。当整个社会已经变成这个形态的时候,一切会理所当然得让人窒息。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忽略,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其实都只是凡人一个,他们有家室,需要买牛奶,需要付贷款需要支付儿女的教育费。有句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就算是英雄如你,你也未必能够大力的拍打你的胸脯说你从未犯错,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多一个救世主,所以孰能无过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虽然身为独生子,但是男主角从来未从妈妈的身上得到任何的关爱。因为父亲自幼因为另行组织家庭的关系,所以备受打击的母亲一直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母亲的过度关怀下,他不被允许和其他小孩玩,为了不让其他小孩接近他,母亲甚至还散布谣言说自己是个极其疯狂的小孩,于是邻居的小孩在各自家长的劝阻下都纷纷远离他。
算起來每個系列的短篇都斷斷續續寫了半年多,上次是主題是思念,這次則是遺忘。若要說除了主題外的差別,那大概就是這系列大部分故事都是比較虛幻,不若之前的帶有點真實性質在裏頭。可以寫的還有很多,至少在筆記本里的記錄還有好一些。只是寫成十篇後也覺得是時候暫止換個主題。不過說實在,在寫其中好一些篇章的時候,其實感覺真的頗有趣,尤其是在寫過去沒怎麼觸碰過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