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悲慘世界》這個更貼近原意的譯名,我更喜歡《孤星淚》這個名字,聽起來比較有詩意。跟朋友約好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光是改期就改了兩次,終於進場看的昨天我竟然在進場前發現了不•見•停•車•卡。所以戲還沒上演,戲外我就已經經歷了很悲慘的境界。這部電影的片名應該是Les Misérables,光是看海報我還以為是什麼驚悚片。沒辦法,誰叫恐怖片大多圍繞小女孩這個主題不放呢?
这阵子除了自己的事情,也听说了一些别人的事情。有时候东西听多了,尤其是有共鸣的时候,会有一种想要用什么形式写出来的冲动。晚上从大学开车回家途中一时心血来潮想起了一段,后来在这个我应该睡着的时候,在忙完了手上需要做完的事情后突然想起了那一段词,结果就索性再组织一番化为一段字。其实是也可以写成一篇极短篇的,只是最近喜欢了类似诗词般的短小精悍,所以再度尝试一次。
还好这部动画的中文官方译名并不是这个,不然我会当场晕死给你看(我不知道中文译名是什么,所以随便乱改一个)。你错了,我是说Ant Bully这部动画,什么?你猜对?那么快去撞墙,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能猜对我在说什么。好了,言归正传,这部动画(一直打错成电影),其实我已经三番四次错失了上映时间(最近看的几部电影都是这样,而且我期待的帅哥Keanu Reeves的那一部索性赶不及去看咧),还好今天乘着国庆佳节的空挡有机会去看。可是为了不辜负“一波三折”这句成语的产生,所以和前几次一样,都是到了上映时间我才赶到戏院。没办法,就直接排队买下一轮的戏票算了,反正今天假期,手头上的功课也算赶完了。
說起淨選盟發動的遊行,我就想起前一次聽到的一些言辭。先說第一段,第一段的主角是兩個在咖啡店高談闊論的安哥。這段對話讓我記住的,只有兩句。當然確切用詞我不可能記得,所以這裏只說大意。簡單來說就是甲問知不知道某日遊行的事情,然後乙回答哎呀就是馬來人打馬來人啦。當然事情的最後跟阿伯的想象很不一樣,但是這是後話。
没有华丽的配乐,没有三五分钟就来一次高潮,但看完走出会场时却是满腹的惆怅,说的,就是《Bloody Sunday血染星期天》这部电影。因为前一个星期六有去行街的关系,所以看完感触会更深,尤其是里面官员们种种的嘴脸,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对白,就是——某人要把当天可能出现的任何暴力行为扛上全部的责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行街前是不是刚好也听到同一句这样的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