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因为一个电影和朋友闹那么多意见的。虽然电影的特效在trailer看来是有点假,但是把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看下去才发觉到画面虽然很魔幻,但是却很恰当。在看电影之前,除了知道这本书是本童书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并没有抱有太大期望进场。朋友曾经说过战争场面并不如LOTR雄伟,但是我一向来都不把不同故事的电影串起来讨论的习惯,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期望他会怎样……
整个故事可能是写给小孩看的吧,故事的编排的确有一点点牵强,但是往往能够自圆其说,这牵强的部分我也不好太苛求了。其次,我看了很久,才明白预言的确不是一切,那四个小孩的确不是所谓救星,而只是不幸被牵连的幸运星罢了。其实如果算战争戏的话,其实整个故事的主角我倒觉得是女巫和Aslan狮子……四个小孩的加入,把战争的元素淡化了许多,而整部故事的中心也因此有些倾向亲情那部分发展。
至于里面最感人的那一幕,莫过于Aslan被羞辱的那一幕了。在知道他被很牵强的理由被复活的时候,我竟然有一股流泪的冲动。还有就是战争场面,当他们胜利的那一刹那,也的确让人有一股感动流过心头。整个故事,最讨喜的就是饰演Lucy的Georgie Henley,看到他的牙齿很令人有亲切感。哈哈哈!不知道如果TheWarOfTheWorlds的那个小女孩Dakota Fanning来演的话会如何?
你想进入Narnia世界吗?如果你想,那你就无法进入,如果你不想,那恭喜你,你已经手握Narnia世界的入门票。只是,当你不想进入的时候,你进去干嘛?!我心肠不好,所以我猜想是不是C.S.Lewis为了避免人家问他如何进入Narnia拿来敷衍人家的说话,哈哈哈……不过这句话的确很有玄机。不然Professor为何穷极一生想要再次进入Narnia还是进不到?
本来应该是上星期应该发上来的,谁知道上星期一整个星期精神不佳只好作罢。上星期的精神差到言重失眠,然后看电影的当天早上在上课途中还差点晕倒。这么大一个人,还是第一次那么害怕,当时虽然日光日白,但是伸手不见五指,眼前所见,全是一大片白色的点点,呼吸开始急促,仿佛空气越来越稀薄。我知道自己如果再撑下去只有马上晕倒的结果,于是中途下了车坐下来休息一下(在列车上的我是和一大堆人挤在一块站的)。一出了列车,我几乎是以跌撞的方式向前方摸索(因为视觉越来越模糊)。一坐下来就全身不停冒冷汗。还好我是早出门的,预算了我会早半个小时到学院的,所以我就坐了大概十多分钟,就重新排队等待上列车。该死的是,列车的班次好死不死这个时候发生误点的状况,准时也变迟到,晕……
好了,回到正题,总的来说,哈里波特这个系列的电影导演是越来越难当了。火杯的考验是那么多本故事中,第一本比前三本每一本都还要厚的故事。感觉上这部电影和倪匡的“只限好友”一样,是拍给哈里波特的读者的。非读者的我,因为导演的匆匆交待,看的我有点@@。虽然剧本还是交待了整个故事的主要部分,但是更多的部分是匆匆带过。我想这个故事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是Triwizard Championship和那个世界杯吧(一时忘了怎样拼)。虽然很多人很不满导演只是很马虎带过,但是奈何于电影的长度,我想导演也算竭尽所能吧。
至于选角方面,我不明白KatieLeung可以排众而出成为ChoChang的饰演者。据很多波迷说ChoChang是很美的女生,但是大荧幕上所见的只是一个到处可见的小妮子。反而女大十八变,EmmaWatson越变越美,不信的话可以看YuleBall里面她的美丽。几位主角的成长速度可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因为我还记得第一集的Daniel Radcliffe还是小小只矮矮的小不点。几年后的现在,他变得高大得离谱。Rupert Grint还是一贯的那种招牌表情,记得有位影评人说的很贴切,表情犹如小丑一般。
其他的,都是帅哥美女一大群,记得TriwizardChampionship的参赛者吗?把整部电影当作一部超级豪华的电影的确是不错的。只是整个系列给我的感觉是,JK Rowling那么憎恨老师咩?怎么那么多部反派都是和老师有关系的?
不晓得为何,最近可能是因为李司琪的关系,所以一些大快人心的台词都变成所谓的金句。说到金句,在最近看到的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其实很多,虽然感觉有点刻意,但是还是在那种还能接受的数量。不过本人是那种完全是过目立忘的人,所以在昨天翻别人的blog的时候一整个人就是羡慕到几乎达到诅咒的程度,怎么有人可以那么好记性?
附身這個現象,如果背景是講華語的世界,那大概會拍成驚悚鬼片。再不然,創意的極限也只是拍成鬧劇(如開心鬼之類)。雖然不見得說好萊塢出品必屬佳品,但能拍得如此炫目真的不得不寫個服字。其實抽掉附身這部分的話,片子的內容就會變得很普通。是說若沒有這個橋段的話,用乏善可陳來評斷此片真的其實不太過分。不過端出了是Twilight系列作者的名號,本片的劇情算起來應該還是算比預料之中要好一些。
很久没有写观后感了,其实写这篇之前应该写写已故Yasmin Ahmad的遗作——Muallaf的。这部电影同样也是某人的遗作,也就是Heath Ledger。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其实算是一部很超越时代的奇幻故事,整个故事无论是放在什么时代都可以拍得很合理。这部片子的主调是跟魔鬼(Tom Waits饰演)打赌的游戏,只不过这次在赌桌的另一方不是什么上帝之类的角色,而是一个东方色彩很浓厚的白种修道者。也因为跟魔鬼打赌的是凡人,所以凡人赢了得到不死之身,虽然这不死之身并没有带来永恒的青春。
前幾天朋友們各個都從世界各國回來,所以大家又一起如往常一起去看電影。今天看的,仍然是本人無緣見識48fps 3D版的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霍比特人/哈比人:史矛革之战/史矛革荒漠/史矛革的坠落/荒谷魔龙)。原因嘛,去年的同伴說看了會頭暈,今年的就說戴眼鏡不方便。當然這舒適度是個很主觀的感覺,所以我也不於置評就是。只是看完整部電影,發現在整個過程的三個小時裏似乎隱藏了一個問題。
潮來又潮去,話這麼快一年又他喵的過去惹。想做的該做的,也已經差不多完成了。想想,其實也是時候回到工作崗位再去經歷塞車的夢魘了。於是乎,終於在上星期完成電子書初稿後這幾天我都在準備回職場的事情。首先的首先,就是先去更新專業人士社交網站的資料。一看不得了,才剛登入就看到一大堆未加好友請求。這就算了,在之下還有好一些不明人士寄來的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