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近年来的研究是关于人的行为是不是由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去驱动会有不一样的后果。简单来说,就是说人类的行为是不是受到俗称的良心和心魔所驱动,然后同样的事情如果由不同的思维模式去驱动的话,下场会不会是不一样。因为良心主导的人非常容易找到,所以其实关于良心这一个部分的研究早就已经完成了,其实研究报告已经完成了一半多一些,尚缺的就是关于心魔的另外一半。
距离上次看电影竟然已经过了快三星期(换句话说,我开始研究生的身份已经有三星期的事情了),今天趁着手上东西还在进度中偷闲赶去了看一场电影(代价是要仍然要把东西给做好)。不知不觉The Taking of Pelham 123已经是去年的电影了,正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我还一直以为这是今年的电影呢~会连到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同样是说列车的故事,不过分别在于Unstoppable是说地面上列车的故事,而Pelham 123是地下铁的故事。更巧合的自然是两部片都由Denzel Washington主演,不过这次拍档不是人称肥尊的John Travolta,而是船长Chris Pine。
后来稍稍翻阅了资料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源自一出音乐剧……到目前为止,这类型(音乐剧变电影)的电影进电影院捧场的,这应该是第二部了,第一部是N年前看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就是那部超级暴力美学的300男主角演的咧)。其实进场前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是部看了会捧腹大笑的电影,想看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其实是——我想要看在The Devil Wears Prada的Meryl Streep到底在这部电影会给人什么样的惊喜。
有時候也不知道該要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自己踏入三十歲的門檻。三十,說破了也就是十進制十位數目第三次進位。如果很多年前十二進制派成為主流,我今年其實才廿六。不過撇開這些,其實說實在心態上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起伏。沒有太開心,沒有太悲傷,該煩的事情依然在煩惱,不費心的事也依然雲淡風輕。說真的,唯一說得上變化的,就是在今年內已經沒機會再說自己還是二十九(事實上去年老人家們都覺得我已經三十了,你曉得老一輩不用陽曆算歲數)。
如果私生活有分数的话,那么我这段期间,尤其是四月三十日开始到现在,最高的得分肯定是零分。怎么说呢?因为如果分数有负数的话,那我肯定是负分。忙些什么忙到连私生活都要配上?除了一大部分用来实习,睡觉之外,其它时间有好大一段的一半是用来做功课,另一半是被我老爸用掉(帮他处理一些文书的东西),还有一部分用来微调我laptop刚装的ubuntu feisty fawn,最后剩下的一小小小部分,是给我自己发呆的,而发呆的时候,通常是我临睡前睡不着的那段时间。
看完了謎一樣的上篇,如果以為通勝就只有這樣,那就大錯特錯了,沒兩把刷子有怎麼稱得上通勝之名呢?說到通勝這個名字,記得有一次我在研究生辦公室不知怎麼的跟一個廣東省來的研究生有說到這個,說了半天她竟然不知道什麼是通勝,然後又花了老半天解釋才知道對方只知道通書,不知道通勝,也不曉得會叫通“勝”,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粵語通“書”跟通“輸”同音這樣。所以通勝這名字是從哪裡來的,看來還有很大的商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