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弟今天生日,但是这个生日过得有点失败。原因是,我今天迟到……迟五分钟出门,结果迟到了半个小时,还真的是出师不利。不过还好没什么事情发生,算是有惊无险吧。不过除了这个之外,今天发生的事情都是好事,所以这点小瑕疵就忘掉。去年的今天,在倒数的时候还是很雀跃的,到了今年倒数日,却怎么也雀跃不起来。过了十二点,我找来了一条皮尺,量了量全身的各部位,发觉连毛也没有长一毫米,所以我的结论是,生日前后一日,毛是不会长长的。
前几天在电台听到一个目前很应景的潮流语言-那就是所谓的Y.E.S = Year End Sales。是的不错,上星期我是去了大众书局的年终大倾销。不要怀疑,经过了上次吉隆坡书展的呕血经验后,不怕死的我还是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开玩笑啦,本来是不打算去书展的啦,因为……不知者不罪咯。哈哈哈。
不过这个书展如果拿来和那个吉隆坡书展来相比,我的感觉是,吉隆坡那个也算书展的话,那么也未免太贬低书展这个词儿了。哈哈哈……在这里,书本的价廉物美不在话下,也造成很多人来争相采购(当然啦,正版书籍和音乐专辑相比的话,我宁愿把钱花在音乐专辑,因为书本的价格实在高得离谱……)。中文部的部分一眼望去,都是三四十巴仙以上的折扣……当然要找到你想要的书是要费一点时间……
好了,我看到这样的价钱当然行动的不得了,本来是打算买Dan Brown让他一鸣惊人的The Da Vinci Code的,但是看到中译本和英文原著价钱相差一倍有多,让我决定买下中译本,因为还是价钱比较便宜的关系。
走到CD部门更加劲爆,虽然展出的专辑都是比较有点年份的专辑,但是最便宜的价钱竟然跌到5令吉一片……哇,既然大众要这么亏本,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成全他们吧,咔咔咔!本来是想找陈奕迅早期,在不然张智成名字专辑的CD版,可是翻了一遍后还是找不到,而我又没这样的好眼力再翻一遍(展出的专辑以至少百量计),正打算放弃的时候……竟然给我无意间看到陶吉吉的首张专辑,哇,拾到宝,再看标价,才9.90啊!!!不卖就真的走宝了!
这个星期,因为上次意犹未尽,所以再去到书展看看会不会那么幸运找到我要的专辑……这次我的目标放更广泛一些,要找的除了陈奕迅张智成,还有CraigDavid,陶吉吉第二和第三张,结果还是杠龟……不过,意外给我找到Tension的第二和第三张专辑……合计10令吉……哇,又拾到宝,算是这次失利中小小的惊喜吧……哈哈哈。
两次疯狂购物的战利品……
1。Digital Fortress中译本-Dan Brown (如果很精彩考虑买原著)
2。The Da Vinci Code中译本-Dan Brown(如果很精彩考虑买原著)
3。Google成功的七堂课-AndrewLo
4。陶吉吉-I’m OK
5。Tension – Gotta Be Your Man
6。Tension – 爱。星球
还有因为得到10令吉折价券,我还买了哈里波特第一本-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 JK Rowling)。其他已出版的五本,还是等我消化完手上所有的书本后再打算吧。
前陣子才跟朋友聊起,我好像把過去兩年混在一起算成一年。説實在,若不是去年才加入新公司,不然我繼續錯下去大概也不會察覺有什麽不對。2020跟2021的確是近代人類史上頗爲慘淡的兩年(當然今年對活在戰火下的烏克蘭人也很辛苦就是),慘淡到也沒什麽好提起的。説起這該死的瘟疫,生活在日本的老闆前陣子才打趣說,這時候要遇到還沒確診的人似乎越來越難了。
(more…)不晓得为何,最近可能是因为李司琪的关系,所以一些大快人心的台词都变成所谓的金句。说到金句,在最近看到的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其实很多,虽然感觉有点刻意,但是还是在那种还能接受的数量。不过本人是那种完全是过目立忘的人,所以在昨天翻别人的blog的时候一整个人就是羡慕到几乎达到诅咒的程度,怎么有人可以那么好记性?
曾几何时,这句话陪伴你读过你的年少岁月?当然我不是要写关于这个,文不对题,是我做人的宗旨其实常常会发生的……这次已经是近期内第二次犯上先撩人贱的事情了,第一次就是被屈唱太委屈咯。第二次则发生在我跟另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的聊天开始的(不方便公开名字,除非他自己来或我已经得到他的允许,万一一个不小心我红了,会弄到他也没有私生活的……好不要脸)。只不过这次不用唱歌,而是谈了一些关于达文西密码的东西。(天啊,连着三个post都有达文西密码的词儿出现,不知情者还以为我是Dan Brown书迷,我澄清一下,我不是!昨天不是,今天不是,未来也不会不可能是)
爬格子是個很有趣的工作,雖然可能要到好幾百個只出得一個九巴刀的明星作家。可是人因夢想而偉大,偶爾做做夢也不無不可。關於做夢,周星馳也說了一句頗為經典的台詞——人無夢想與條鹹魚無異。所以在做着文藝夢的時候,很多人不多不少會突然間多出了很多習慣。前陣子看到了一篇文章,裡面寫說文字工作者有好幾個不同的小習慣。雖然文章看完了是整個覺得撰文者假借探討之名,行諷刺之實,但無可否認的是自己冷眼旁觀也中了好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