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等到动画片上映了,昨天也终于赶在这部动画快下画的时候看了这部Wall-E。可是我大概是排错时间的感觉,因为整个电影院竟然坐满小孩子~我的天啊。动画前面的一部分有点像是teletubbies,因为在这一部分是完全没有什么对白的,就算有都是由几个台词构成的。整部动画排除有一点隐藏的大美国主义不说(因为都是集中在一个国家),其实在背后也带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那个国家的人很会制造垃圾。
好担心很多第一次来的朋友会以为我真的在经营什么电影观后感的blog,终于在接二连三的电影观后感posts后回到正常一点的entry。首先要感谢的,应该是目前忙到不可开交的有文给了我一个机会被裕康毓康(不知道有没有确定写错字)大哥访问,另外也要感谢在半夜三更看到我的专访拨给我的泰祥(不知道有没有写错,不过我们都叫他憎太长)。这几天的visitor hits也并没有太dramatically增长太多,所以应该可以排除被人说搏出位的嫌疑吧,嘿嘿。
或许自己真得太吹毛求疵了一些,所以这次看这部电影是抱着听人说故事的心态进场的。今天看的电影其实在之前已经在书局的时候看了第一章的一点点,再看到这一幕搬到荧幕上还真的不是普通的刺激。是的,今天我看的电影是一部关于21点的——21。这是一部前前后后都是在讲解这个游戏是怎么能够透过系统化的计算来达到最大的胜算,所以我想我不能太惊讶于这部电影能够上映而且全院友族同胞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如果这部电影真的用上这篇文章的名字来做译名的话,相信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感会大打折扣。期待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在期待Christian Bale,或者Michael Caine/Morgan Freeman,甚至是前阵子才辞世的Heath Ladger或者亚洲观众万众瞩目的陈先生,而是导演Christopher Nolan到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故事。回顾三年前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真的有点遗憾为什么当时自己不再详细点说明我有多么喜欢导演的叙事风格。
认识我算很久的朋友都知道我曾经架过论坛(不是这两年架的实验品,而是一个三四年前架的中小型的论坛),从这个论坛,我可以说是学了一些东西,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可是关坛了到现在,可以一直保持联系的真的不是很多(最大的原因是我的论坛算很失败,一个syok sendiri的product)。甚至还有联络的每次上线见到面也不知道怎么打开话题。所以到头来剩下比较谈得来的只有两三个,可是问题是大家都是大忙人(除了我),要看到他们上线真的很难(毕竟他们已经过了泡论坛的年龄)。
說起來真是有點遺憾,雖然本來也沒有打算看完全部九部,但最終卻只看了兩部。是這樣的,本來是想說星期六到星期一這三天選一天出來,就一連去看兩部到三部。星期六不太想出門,星期天想說傍晚難得要去飛飛碟,所以就選星期一好惹。可是沒想到前一晚,我差不多花了一個通宵去白做小白的電腦,接着就在那邊睡了一晚(每次一提起心就會揪一下)。然後星期一就去趕兩點場。
跳坑進行了數月,這幾個星期已經有幾位戰友快寫無可寫了。於是,有人就開始出來呼籲說是不是能出個命題作文之類的活動。想想其實設立了題目也沒關係,所以自幾個星期前開始就嘗試在跳坑戰友的幫忙下每星期出一個題目。延續這活動的歡樂元素,雖然說是“命題”,但是其實也從來沒強迫說參與者一定要寫。不寫其實也沒關係,反正雖然我揪跳人偶爾會出題,也不見得有那個時間和篇幅寫出來。
年轉個彎就要到了,所以雖然本人今年不過年,但是既然挖很深的洞端出了跳坑這玩意,所以還是得繼續很熱血地跳下去。當初也說過是為了讓自己有個理由繼續寫下去,其實這是我到肺腑這個圖書館裡面搜了這本叫做內心話裡面的書說的,簡單來講就是肺腑之言這樣(需要加件羽絨嗎?)。或許對很多跳坑族來說,這活動也是一個讓大家重拾寫作的樂趣的契機吧*搔頭*?
(比较技术性的废话)奇怪的标题,不过很贴切的描述我的眼睛的状况。这几天因为要最后冲刺我的Final Year Project,所以常常不够睡,in fact,从旅行回来开学后,够睡的日子好像并没有很多。所以最显著的效果,就是人大概憔悴了一些,也瘦了一点点。说实在,过去的一个月疯狂Coding(也就是我为什么这个月忙碌到极点的原因)真的让我发觉前期做的System planning真的有如虚设。因为我们被要求做的东西规模很大,而我们还没有这个机会做那么大的东西,为了这个我特地按照MVC structure弄了一个架构出来,其实这个架构是我在internship写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的确还是足够应付我们的需求,可是到了后来,当细节开始慢慢铺陈的时候,问题就慢慢开始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