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個劇,算是人生看第二部。相較上次看《同居第100天》的專注和克制,這次《幸福大會》的格局和野心顯然更大。
(more…)不打算舖太多前言,所以簡單説幾句。曝露前預防性投藥,或者通常簡稱Prep是最新的預防HIV感染的一個途徑。簡單來説其實就是只要每天吞一顆藥,就能有效防止透過各途徑感染HIV病毒(至於HIV病毒到AIDS艾滋病的傳染途徑和progression,請翻閲自己以前的中學課本)。之前在機緣巧合下聽説過馬來西亞已經有引進,但因爲價格高昂我聽過就算了。後來輾轉間聽到,原來馬大醫院有相關的programme,而且價格很親民(RM35)我就決定去試試看。
(more…)送禮應該是個很古老,自多年以前留傳下來的一個儀式。在現代人傾向於選擇性掘棄傳統的趨勢下,這儀式得以流傳是不是意味着什麼呢?把送禮這玩意弄得出神入化,甚至發展出一門學問的中國人可能當之無愧。關於送禮的一些詞語隨手拈來就有好幾個——什麼三茶六禮(意即經過了明媒正娶)投桃報李(意即相互送東西)物輕情意重(意即禮物固輕但心意深厚)。有時候送禮所涉及的排場更是令人為止咋舌。
如果进研究所是某一种重生的意味,那我现在三个月大了,只是三个月大的巨婴竟然可以在电脑前打文章整个画面很不协调……三个月啦,而且刚好落在新年期间,整个感觉说真的有点微妙这样(最好是有微妙到,明明只只是句子开了个头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三个月过去了,换个角度我大概应该完成四份一的工作,其实也并没有,不过总算对学术文章里面的一些字眼没有当初的那么焦虑了(也只是从焦虑变成无可奈何的略过,一整个很过分)。
相比前几天看的动画所要带给观众的感动,我刚刚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的一部电影更加感人肺腑,虽然他们操的语言对我来说是绝对的陌生。我在说的,是菲律宾在2000年的制作——“Anak”,我不清楚这个词是不是和我们的国语(马来文)的Anak意思相同,但是这部电影在西方国家是以“The Child”作为片名,所以应该是可以译为“孩子”。我不是从开头开始看的,但是从中间开始看也未必不明白之前说些什么,因为在那一刻故事才算开始进入高潮。看完回来后从Google那边搜到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Plot Summary还有一些相关资料,虽然不能够完全了解我开始看之前发生什么事,但是也聊胜于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