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很愛讓我們寫我的自述,彷彿大家都不認識自己是什麼人要一直寫完又寫。可是寫了幾次總不能每次都一樣的內容,於是乎,作文越寫就越神話,盡一老作之能事。寫到最後,文章裡面描述的人變成了一個乖得嚇人的機器人,見老師會跟家長講他們的壞話請安、見老人會熱心踢走他們的柺杖攙扶過馬路、見家長會拿出機關槍擁抱,見到兄弟姐妹會互砍相親相愛、見朋友則圍在一起欺負弱小的小孩打鬧成一片。這就算了,文章內荒謬的還有每晚準時被功課折磨到天亮上床睡覺、週末補習到天昏地暗一家和樂融融出門遊玩、閒時還有上不完的才藝課收集個郵票看個書什麼的。
既然寫到最後我的自述變成神的描述,那麼老師又何苦來折磨自己呢?
在下只是個很普通的人一個,若真的要說有任何不平凡之處,算起來很大一部份這個網誌居功不少。算起來個人是很無聊的,若不是身處可以讓自己很舒服的朋友群中,則大部份時間都是個很陰沉沉默的。或許就是因為個人的相對寡言,有些相交不熟的朋友都會用冷來形容這樣的一個我吧。只是,比較熟悉的朋友其實都知道話匣子一旦打開,那要關上來真的不太容易就是。
生活亦如本人一樣無趣,居大部份時間的消遣都是一個人就能進行的事情,比如說看書聽歌看電影什麼的。看電影的習慣其實從中學時代就一直維持到現在,主要是來自當時時任班主任的一句話。說起來偏愛的電影類型都跳脫不了thriller、劇情長片和不一定閤家歡樂的動畫片類型。
……
……
格格不入blue,其实说好不好,说坏也不坏的一张专辑。认识曹格,其实我不是从Astro新秀大赛中认识他的,正确来说是从文康当年的“越乐越美丽”的节目认识到他。当时候刚发片的他头衔很是有趣,好像是叫什么什么RnB宝贝唱将之类的。最令人惊艳的就是来那几段live的清唱,声音的魅力顿时一展无疑……后来看到了他的造型,才知道包装是那么的利害,可是这张的专辑呈现出来的他比之前的造型包装似乎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让人不得不佩服台湾那边的“包装技术”。
后来稍稍翻阅了资料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源自一出音乐剧……到目前为止,这类型(音乐剧变电影)的电影进电影院捧场的,这应该是第二部了,第一部是N年前看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就是那部超级暴力美学的300男主角演的咧)。其实进场前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是部看了会捧腹大笑的电影,想看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其实是——我想要看在The Devil Wears Prada的Meryl Streep到底在这部电影会给人什么样的惊喜。
如果有一天,永續生命已經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的問題時,會有多少人會這樣做?當然代價有一個,肉身總有壞死的一天,就算是繼續在機械上存活也總有一天會耗損的。所以在肉身與機器,甚至機械間的轉換之時,都要先經歷一個「死亡」的過程。不過這個過程瞬間而逝,在還沒來得及覺得痛苦之前當事人早就在新的身體(肉身或機械)醒來。所以換句話說,這個死亡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的感覺。
以前玩锄大D的时候,朋友在每次遇到死抓着大Dee不用的人结果输得惨惨的时候只有一句揶揄——抱着大Dee睡觉。看完了这部电影,某程度上的确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另一方面自然是整个故事无稽到了极点。说的,就是这部The Tourist似乎应该归类成喜剧的一出闹剧电影(好笑!=可笑)。若不是选角OK的话,我想看完后听到的感想大概是“回水”嘎啊啊啊!整体来说虽说不上粗制滥造,但是至少算眼高手低吧?!(Spoiler Alert)
应该怎么开始这篇文章呢?是说恭喜自己最近被某外国在本地的大学分院拒绝了吗?嗯,这样很耸动,不错。不错,本少爷最近的确是因为学历的关系被某大学拒绝了申请(是的,本人最近在准备申请继续深造的事情)。说到被拒绝的过程其实很有趣,相当值得分享一下整个过程,也当作是一个借镜好了。至于了解过程的朋友(在过程中跟过不少朋友大吐苦水,谢谢大家的忍耐,呵),请不要在留言中提及任何名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