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篇延了又延的post,实在很对不起每天接近1000个hits的点击率(不过好像只有30多%是人来的,其余都是搜寻引擎的机器人)。在这里,我……继续写我的(没什么好道歉的,我的blog又不是为了你而生存的,哈哈哈哈)。好啦,其实是说前几天劳动节我跟妈回了她乡下——叻思(Rasa,我妈和老一辈的都读“la4 si1”)。听过老妈子说,以前叻思是一个满繁忙的小镇,繁忙的程度甚至不输于目前的吉隆坡,因为当时那边生产锡矿啦。不过随着锡矿的减少,那边的发展也开始慢慢的停顿下来了。可是最近几次下去都深深的体验到人事已非这个词儿的力量,因为不止路变宽了(附近好像有工业区还是水坝还是什么的),而且树也变少了,还有的就是独居老人也变多了。
當世界越來越進步,一般人會以為人民會越來越自由。可是這幾年下來,卻發現我們只停留在發現自己多麼不自由這點停滯不前。當然同時間引發的,是很多很多很多非常多爆炸多的討論。討論是好事,但是這幾年我發現幾乎什麼課題到最後變成只剩下兩方人在交鋒。渴望改變的人,會指責對方是體制的加害者。諷刺的是,站在對立面的,不一定是反對的,更大可能只是覺得無關痛癢的群體。不過終歸到底,比較激進要求改變的那些人,都給標上了正義魔人這個標籤。
如果世界上有人策划一宗完美的罪案,你有什么感想?刚才看电视,某时事评论节目,看到主持人问某新闻从业员一个关于他有没有采访过完美的罪案觉得很有趣。什么是完美的罪案?如果一切都完美的话,那么就表示一切看上去很正常,那么我们看起来很正常的事件是不是要称之为罪案?如果很正常的事件也叫做罪案,那么这样还完美吗?完美的罪案,在我看来,就如说:“有缺陷的完美”一样有趣。有趣不在于他是不是符合我个人的思维逻辑,而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往往能够刺激我们的思维。
先妄论替身这个概念会不会在短期内成型,假设如果替身这机器人人人都能负担的起的话,再假设我们能够感觉到替身机器人感受到的一切,四肢健全的我们,会不会如电影里面的人选择在家里当宅男腐女?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只是看到trailer,就感觉到电影里面的surry(替身的昵称?)很像在Matrix Trilogy里面描述的未来世界,只是主宰者是人类本身,而不是机器帝国。
我用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刨完了两本书,有趣的是,两本都是同一个作者的。当然,你看了我的title就知道是再说Dan Brown了。两本书的书名分别为达芬奇密码(又名达文西密码)和数码城堡(The Da Vinci Code & Digital Fortress),两本都是在书展的时候已超低价格买下得中译本。
达芬奇密码其实对我来说是还不错的,但是呢,结局的安排,却有点差强人意。嗯,我不是在说最后的结局,而是揭露幕后主使人的那一边的安排太过于牵强。而好看的一点,就数故事中一大堆的谜语,道具,和一系列的传说(历史?)。很可惜,由于我是选择在半夜三更看这本书,所以看得我有点迷糊,有一大半的情节呢我到记得的不是很清楚(我看到清晨六点)。不过看了这本书有个坏处,由于我是买中译本的,所以我现在想找一本英文版的。又要花大钱了,手上要买的书实在是多不胜数……
接下来的就是数码城堡了,基本上,我不得不佩服Dan Brown所知道的知识层面。除了达芬奇密码的一大堆宗教传说历史资料,还会知道很多目前网际网络的terminology,最恐怖的是,他知道的不仅仅是名词而已。很可惜的是,结局的铺陈还是和达芬奇密码一样,有点马虎,浪费了之前的设定。说到破解,其实最近最劲爆的要数透过Zend加密的软件和MD5已经被破解的新闻吧。所以一开始就不报有真的有如此的密码锁的心态了。但是,看到副局长和局长那么确认那个的确是万无一失的密码锁,我开始动摇了。个人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无稽,我真的搞不清楚为什么副局长由这样天大的胆子把一个不确定的文件送入机器解锁……呵呵呵。
总的来说,其实上述两本都是蛮不错的故事,但是如果硬要选一本的话,我会选The Da Vinci Code,因为我觉得情节比Digital Fortress逻辑的多。但是相比我看过这么多其他的侦探故事来说,情节上还是略显逊色。还好他的故事电影感非常强,因为故事几乎都是双线进行的。最重要的是,过程都是那么扣人心弦的曲折。
说实在故事很俗,但是总算有纹有路(脑中浮现最近重看N年前超烂的十面埋伏),感觉也有点飘逸的感觉。总算等到一部武侠电影是没有千百人站在一个广场上一整片的颜色,或者是一整片红红绿绿的花草树木,而是真的在讲述主角的心路历程了。苏照彬的《剑雨》拍得的确不错,当然不是完美,但是及格的确有余。其实武侠电影真的可以很有趣的不是吗,可是可不可以不要把很烂的十月围城叶问这等排进这个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