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因为一个电影和朋友闹那么多意见的。虽然电影的特效在trailer看来是有点假,但是把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看下去才发觉到画面虽然很魔幻,但是却很恰当。在看电影之前,除了知道这本书是本童书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并没有抱有太大期望进场。朋友曾经说过战争场面并不如LOTR雄伟,但是我一向来都不把不同故事的电影串起来讨论的习惯,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期望他会怎样……
整个故事可能是写给小孩看的吧,故事的编排的确有一点点牵强,但是往往能够自圆其说,这牵强的部分我也不好太苛求了。其次,我看了很久,才明白预言的确不是一切,那四个小孩的确不是所谓救星,而只是不幸被牵连的幸运星罢了。其实如果算战争戏的话,其实整个故事的主角我倒觉得是女巫和Aslan狮子……四个小孩的加入,把战争的元素淡化了许多,而整部故事的中心也因此有些倾向亲情那部分发展。
至于里面最感人的那一幕,莫过于Aslan被羞辱的那一幕了。在知道他被很牵强的理由被复活的时候,我竟然有一股流泪的冲动。还有就是战争场面,当他们胜利的那一刹那,也的确让人有一股感动流过心头。整个故事,最讨喜的就是饰演Lucy的Georgie Henley,看到他的牙齿很令人有亲切感。哈哈哈!不知道如果TheWarOfTheWorlds的那个小女孩Dakota Fanning来演的话会如何?
你想进入Narnia世界吗?如果你想,那你就无法进入,如果你不想,那恭喜你,你已经手握Narnia世界的入门票。只是,当你不想进入的时候,你进去干嘛?!我心肠不好,所以我猜想是不是C.S.Lewis为了避免人家问他如何进入Narnia拿来敷衍人家的说话,哈哈哈……不过这句话的确很有玄机。不然Professor为何穷极一生想要再次进入Narnia还是进不到?
预言是不是准确,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对于一个预言者来说,预见的则必定要发生,而且要以符合大家的利益这个前提下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俗称的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ing prophecy)。从预言者的角度设想的话,每个目标都必定死亡,反正警方也从来没有到组织去找碴。事实上,除了执行者,大概也不会有太多人知道这些目标是怎么死的。
Wahaha, the presentation was just going fine just that our group has missed some feature that is suppose to be ready as mentioned in our proposal. Besides that, our lecturer also required us to prepare some new modules in order to make the system more complete. However, since we havn’t learn anything about MDI yet I think I will just wait until all three of us master that chapter then only we start our second version.
Our group are quite fortunate since there are not much problems occur during our presentation. The group after us keep facing technical problems and this helped the last group because they have another week to prepare for this presentation. However, if I were them I will feel a bit dissapointed. Hohoho.
那是個小小的盒子,她好奇地用指關節敲了一下,咚咚聲聽起來像是木製。除了那層經歷歲月磨得發亮的黑漆面表層,不見其他任何裝飾,也不見任何多餘雕花。雖然看起來小巧,可不知怎的卻有點沉甸。女兒不解地看著媽媽,似乎在疑惑這到底有啥好支開所有人才能托付。
(more…)今天要介绍一个游戏,简单到我只是跟我妈说了一次,她就弄明白个中奥妙的游戏。这游戏主办人虽然说得清清楚楚,也不能说隐藏,就如果未经过深思(很可惜,好像没有人肯这么做),背后的数字流通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为了不要替某公司打广告(我个人认为他们赚取暴利),所以我用很多的metaphor来形容这个游戏。假设现在有甲乙丙三方,事实上游戏之需要至少三个人就能开玩了(甚至在甲非常desperate的状态下,甲也可以分饰乙丙或丁等)。假设甲是庄家,乙丙(或其他人)都认识甲但却互相不认识,为参与者。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本土的教育制度很失败,很悲哀。会这么说是因为前几天吧,听到首相大人说的一句话而有感而发。我忘记了什么新闻,但是新闻内容大概是跟两位著名的blogger被提控有关。造谣的确是应该被谴责的,但是如果谣言轻易就得到信任,那时谁的错?作者肯定逃脱不了责任,但是读者本身真的是那么无辜的吗?特别是这个全A学生你在街上吐一口口水就可能不小心吐到一个的社会。如果读者真的是那么笨蛋的话,我真的可以了解为什么政治人物们常常用人民的情绪极度敏感被煽动的几率很高来塘塞作为阻遏很多事情瀑光,被讨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