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就该上传上来的,只不过因为人懒……就拖到今天才来post。照片拍得偏模糊,是因为没有三脚架的关系,从这次的经验学到一点,下次要拍烟火,必须务必准备三角架,尤其是对我这种手抖的人。照片是在Ikano Damasara附近的公寓21楼拍摄,可惜到了中途烟火的烟雾使到一部分的烟火被遮掩,可惜可惜。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能够接触到一些很感人的故事(其实也不很多,或许最近生活很平静吧),前两天吧看了一部很感人的电影,而今天则看到朋友介绍一则小故事。这位朋友,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是总能够在他每次写的文章感受到他细腻的心思。阅读他的文章,往往能够让读者从他的文章延伸出无尽的感想。今天下午,本来是想开电脑播一些音乐听听的,却在我的blog aggregator不小心看到了他的这篇文章,好奇之下,就点了原文来看。原文是三毛小姐的“哑奴”,收录在《哭泣的骆驼》这本应该叫做散文集吧(后来鸡婆去找了找,原来我妈有这本书,准确点来说,应该是我舅舅的藏书,但是前几年他把书送出去的时候,我妈捡了回来,我也捡了一堆卫斯理金庸回来)。
相比前几天看的动画所要带给观众的感动,我刚刚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的一部电影更加感人肺腑,虽然他们操的语言对我来说是绝对的陌生。我在说的,是菲律宾在2000年的制作——“Anak”,我不清楚这个词是不是和我们的国语(马来文)的Anak意思相同,但是这部电影在西方国家是以“The Child”作为片名,所以应该是可以译为“孩子”。我不是从开头开始看的,但是从中间开始看也未必不明白之前说些什么,因为在那一刻故事才算开始进入高潮。看完回来后从Google那边搜到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Plot Summary还有一些相关资料,虽然不能够完全了解我开始看之前发生什么事,但是也聊胜于无啦。
这次放假要做什么呢,感觉上会很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把家里的两部电脑给他refresh一下,但是首先必须先去购买一个2.5″HDD的external case,然后就要麻烦我已经阵亡的notebook吐出那块HDD出来给我用一阵子。需要做的就是把电脑内的一些资料备份出来,然后就轮流reformat一下再去tweak它们的settings。给office work用途的那部可能会分一部分出来开多一个profile给小妹用,这样就不用担心她搞砸里面的资料。至于我现在用着的这一部,就会重新把它弄美美咯(呜呜呜,好想念我以前修饰到美美的laptop windows界面)。不知道安装MacOSX会不会很麻烦?想试试看。
某程度上,我是觉得绿巨人是个很悲哀的一个人物,至少在电影版本的他是(笔者不是漫画迷)。从一开始的研究一直到失控一直到他竭力要控制自己的心情,一直到被追捕被通缉甚至被攻击。虽然对这个版本的喜欢应该比不上之前的版本,或者可能是由于六年前的时候李安导演的版本(可惜六年前我不热衷于blog)让我耳目一新到一个很强烈的程度。但是对这个新的续集,抛除对之前的那种狂热心情,还是值得一看的电影。这次,显然的动作场面时之前的双倍,而主角内心的刻画,我觉得有点不够深刻,不过也大概足够交待Bruce Banner的恐惧。
今天是國慶日(其實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有一天才是,但考慮到今天才會發出來,所以……),所以今天來說說我們的國土好了。前些天我有約略跟朋友小白說過,長這麼大我沒看過大型的盂蘭盆節盛會。後來貼心的他,就趁着自己工作地方有在辦抓了我去吃最後一天的晚宴。所以一直到那個晚上,我才第一次見識到原來其實也跟其他華人辦的晚宴差也不多就是。說起來我的第一次,就這樣沒了,實在是難以面對鄉親父老姨媽姑姐啦。
突然间这句话在我脑海浮浮沉沉,原因是看到了一个很嚣张的家伙在撒野。虽然自认自己不够姜,但是玩玩也的确无妨的,而且得到了很多人的参与,于是临时决定给这个家伙来个好看的。如果诸位blogger也看到的话,也欢迎来参与啦,虽然这样会为他带来超级高的人气,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突然间抬高他的人气让它的服务器一下子handle不到这么多点击给他当当机也好的。人家的digg和slashdot分别有搞垮人家站点的digg effect/slashdot effect,为什么我们不能弄一个我们大马版本的blogo effect?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吸干duller这个月的bandwidth+创造突然间造成的高点击率搞垮他的server……(好像很折堕,不过做到再算吧!)
不知道为什么,尽管这部电影hit到爆,可是我没有太喜欢。叫我看第二次的话,我会说这一句话:“放了我吧”。当然电影本身拍得不差,问题是出在,拍得也没有很好。整个感觉就是……怎么说,很拖,拖泥带水。拖泥带水还不用紧,还要穿插师奶都开始不买的肥皂剧桥断。整个故事的格局已经相当大相当复杂了,再加上一大堆有的没的,让人看了有点沉重。至于蜘蛛人的饰演者,这次真的并没有太抢眼,老实说,抢眼的角色尤其是几个重要角色真的没有多少。所以这一段说的败笔,就是故事的架构,和整个故事的发展。
一直觉得,这部电影探讨的不是潜意识的操作,而是梦境和实境的conflict。Christopher Nolan终于回到The Prestige式的叙述模式(which我很喜欢的),只是这次跳跃的不是时间这么简单,而且还有梦境的层次(空间的跳跃),所以感觉就是好像从二维迈向三维跳跃的感觉。时间跳跃前进不是个容易掌控的技巧,更不用说再加上空间的跳跃(同时间跳跃4-5个不同的空间,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