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流行说“咖”这个字,无论是ABCD咖、咖啡、网咖、咖佬、咖妹、咖(念ga1)喱、大小咖还是别的什么咖,甚至电台也开了一个专说B咖应该怎么过生活的节目。所以为了证明我是追赶上潮流的宅男(一个会突然去爬树玩flying fox的宅男?),我也要用标题的那句话来形容这友人说完全是B咖级(B-grade)电影的District 9。基本上我还是很大胆的没有被这句话下到的主要原因是冲着Peter Jackson的关系,虽然在这之前他的Kong很令人惊吓(那是相反的——A咖包装的B咖剧本)。
其實這幾年都是這個狀態吧,呵呵。我昨天想了一陣子,說實在有點不想寫這篇文。去年的這天,我整個人因為限行令困在家悶得慌,今年則是剛剛脫離年頭再度實施的限行令。不過好在現在一切都在軌道上,不如去年的脫序,這樣也算是一種好事吧。
(more…)还记得以前曾经看过已故Yasmin Ahmad导演的某贺岁广告吗?就那个互相吹嘘自己的孩子有多么棒的那支涅,看起来这部《天天好天》有一点是算inspired by这个广告的样子。看完其实有点不晓得为什么在新年节庆期间我们这块土地洋溢的都是那种很苦情的氛围,尤其是影像方面比如说孤独老人在家等孩子回来吃团年饭啦,刚才说的一堆老人在老人院不停吹嘘自己的孩子多么棒啦,今年也不见有任何改善的迹象,因为都是老人在带点自责的语气希望自己不会成为孩子的负累。当然不是说这季节不应该感恩图报尽孝道,只是……我们需要这么苦情吗?
前陣子寫了樂高魂重燃的事情,今天要繼續的是分類後的結果。在花了三四個小時後,我總算把所有的樂高積木給分好裝在不同的塑膠盒裏。希望在接下來的時候,要去砌別的模型時就不用翻到半死。不過不分不知道,一分了才發現如果要細分多多盒子都不夠。好在本人收藏的樣種不多,就只有幾個現代社會,加一艘小太空船再加一些機動款模型這樣。沒有多元化的好處,就是分起來雖然還是很累但至少沒那麼頭痛。
不知道是不是年紀越來越大的關係,情緒在這幾年間像是找到了出口這般總會在關鍵時刻滿瀉決堤。倒數前,聽到(真的用聽的,我們坐在看不到舞臺但聽很清楚的所在)各位社會賢達集會主辦人甚至政治人物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即時熱淚盈眶。換作在幾年前,各族和平相互標籤爲我們都是馬來西亞人個人大概會以爲一切不過是政治把戲聽聽就好。可是黃潮三黃潮四過去了,我眼睛看到如夢似幻的一切,都在提醒我這一切,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