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本来就已经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加上现代人衣食充足,使得这门学问更显高深。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神台上的物事,所以关于送礼,个人纯粹是觉得礼物送出去是一份心意(除非我很讨厌对方送一只死青蛙,那就另当别论)。可是从我身边的例子看来,送礼收礼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或是在我根本没有察觉,甚至是可能在我不愿相信之下),有了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定义。
首先,我要先抱怨,为什么我入围的要等到几乎最后才公布,害人家心跳持续不断加速(阿不是说不奢望得奖?)。当晚有幸坐在衣装根本就在瞄准在最特出服装奖(有这个奖吗?不过人家老师入围两个奖~强啊)的全能老师——Kaito旁边,希望开场前我不断走上走下不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啦(虽然我觉得如果我是他学生在学校会被打死*宇宙无敌大误*)。当晚我终于是继第一次后,再次可以很乖全程安坐在位子上任由心跳不断加速地等待成绩揭晓,跟完全没有心情去关注自己心情的上一次又是不同的体验。
『這次就不玩這麼大了,就他吧。』
轉眼間,這句話從女郎口中說出來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這次的見面,有點像是中場統計檢討雙方在這場賭局的勝算。這男生能如此堅強地活到了現在可說是奇蹟,儘管人生中面對了那麼多次的波折。雖然還在那麼小的時候經歷了喪親之痛,可是卻仍然無阻他走向光明的前程。
都說是筆記,所以小典老師一開始的設定頗老套。不過到了成品,老師的感覺應該沒有那麼「靈修」了就是。其實對這個角色也沒什麼好說的,大部份的戲份都是放在小月的成長期。如果沒有這個人,小月在過度關愛自己的母親的籠罩下可能會窒息而死。這角色對他來說有點像是彌補了父親這角色的空缺,所以到後期那親密的交流埋下了終究還是得離開的伏筆。也由於這樣,所以老師說的話始終還是會影響到小月。這樣的影響力,也造成了最後安排的結局。(從這期開始我不再標上後記的批次,也就是說沒有注一注二等)
我其實沒有很喜歡大學前求學的生活。對,這篇文章用“我”字開頭,這不是什麼假裝很客觀的文章。回到話題,今天要談的,也是我其中不喜歡的就是威權。到了國中相較之下比較好一些,但是在華小的那段時間回想起來是有點可怕的。以前上心理學課的時候,我記得講師有問過“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主動舉手發言?”。有時候儘管台下很多人滿腹疑惑,或者知道老師提出來的問題的答案卻很少有人舉手。
掉包儿在马来西亚曾经算是很严重的问题,至少在我的亲戚群里有见过案例,anyway这里说的changeling正是刚刚下画不多久的一部有份角逐奥斯卡的一部电影(虽然好像没有斩获)。基本上这是部叙述真人真事的电影,是说一位少妇如何站在弱势的一方对抗相对强势的司法和社会舆论。算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毕嫂Angelina Jolie挑大梁主演的电影,也是我第一次观赏Clint Eastwood执导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