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年新年和生日的文章主題,都是圍繞在累這個字上。打完這一句,我試圖寫一寫什麼好話來接,可是拼拼湊湊了幾次,卻都不成句。大概是這幾年把自己拉得很緊,已經對生活咀嚼不出任何味道吧,我想。這樣子說,尤其是在自己的生日,似乎有點太煞風景了。生日說穿了不過又是平凡的一天,真要硬要說有什麼功能的話,大概是一個讓人停下來省思的日子。
(more…)「雖然民調顯示手機使用者焦慮指數飆升,但主打數據安全的安全手機近年幾乎全面取代傳統手機。有些廠商甚至放言從今只出產具有沒電自動銷毀功能的安全手機……」
(more…)知悉得獎已經有一段日子,只是當時並不知道排位。不過從開始就不奢望會得獎,就貪玩圖個參與,所以得優秀獎三百塊我就很開心了。是故就開心了那幾天,把領獎日期記下來後我就沒掛在心上了。中間偶爾當然也會跟朋友約略提起(畢竟也很得意在社交網站炫耀了幾下),但也就這樣而已。
(more…)「沒有,我⋯⋯,對不起,浪費了大家的時間。」,語調很冷、很淡,彷彿一切與他無關。
(more…)這篇文有點難生出來,畢竟距離上次好好坐下來寫關於自己的事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自從這裡漸漸成了我投稿回收桶後,我就開始減少寫心情札記的比重。本來的原因,是覺得十來年過去了還有什麼好值得記錄的?其實說穿了不過就是懶,或者應該說逃避去正面與自己內心對話。
繼續閱讀「客戶下個月十一號會來取貨,跟緊一點不要出岔錯」
所謂偷竊,就是在未經原主許可神不知鬼不覺地拿走他的所物。
當世界越來越進步,一般人會以為人民會越來越自由。可是這幾年下來,卻發現我們只停留在發現自己多麼不自由這點停滯不前。當然同時間引發的,是很多很多很多非常多爆炸多的討論。討論是好事,但是這幾年我發現幾乎什麼課題到最後變成只剩下兩方人在交鋒。渴望改變的人,會指責對方是體制的加害者。諷刺的是,站在對立面的,不一定是反對的,更大可能只是覺得無關痛癢的群體。不過終歸到底,比較激進要求改變的那些人,都給標上了正義魔人這個標籤。
他特別不喜歡下雨的夜晚。
好久沒寫關於自己的文章,所以這次寫寫生活裡發生的事情——我終於有部完全屬於自己的車了。好吧在貸款結束之前,車子都還是銀行所有的。可是相比之下,之前開的幾部車雖然都是我在開比較多,但名義上就不是我的(就算其中一部是我有份供款)。但是這次是第一次徹頭徹尾跑完幾乎所有過程,所以大概應該要好好記錄一番。
前几天看到一个哥哥写给妹妹看的Blog。里面有几段文字极度得到我的重点推荐,尤其当他说到:
一般人就是太容易放棄了
才會是一般人
你想做一般人嗎?因為你的夢想特別
所以路才會特別艱難
但是艱難並不代表不可能
多么强烈的激励!简直一语点破时下人们的思想,是的,大家,包括我自己,也常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往往不是因为为人有什么特别的长处,而是在于他有那股契而不舍的精神。
當然有時候別人的意見是重要的
重點是
聽專業的人給的意見
当然,在你坚持的时候也不要钻牛角尖,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听听专业的人给的意见。以他们的经验,他们当然可以为你解决相关的困难。但是如果你找到一些轻易言败的人给意见,那么你也别想得到什么金玉良言了。君不见Chicken Little里面,Chicken Little的恐慌在光速间如疫症般感染了全城?
如果自己觉得最近有点阻滞的话,可以看看这个blog post。
今天要介绍一个游戏,简单到我只是跟我妈说了一次,她就弄明白个中奥妙的游戏。这游戏主办人虽然说得清清楚楚,也不能说隐藏,就如果未经过深思(很可惜,好像没有人肯这么做),背后的数字流通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为了不要替某公司打广告(我个人认为他们赚取暴利),所以我用很多的metaphor来形容这个游戏。假设现在有甲乙丙三方,事实上游戏之需要至少三个人就能开玩了(甚至在甲非常desperate的状态下,甲也可以分饰乙丙或丁等)。假设甲是庄家,乙丙(或其他人)都认识甲但却互相不认识,为参与者。
我不是专业也不是业余影评人(天啊,是要强调多少次?!),所以我要很不pro的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是观后感,你吹咩?可是我不喜欢不代表着不是好电影,我不喜欢只不过是很不专业表现(反正抓笔撰文不是我的专业)的个人喜好。好了,丑话说完了,平心而论,其实我也不晓得这算不算是独立制作,不过大概也是小成本电影,所以其实出来的效果比我想象中好(脑海浮现一部N年前让我很害怕再看独立电影的这部电影)。
眼前的一切,在天旋地轉結束後化成了一片模糊。在此刻,所有的變故只能依靠本能反應,思考什麽的都是奢侈。在過去災禍現場一身蠻力可能救過無數的人,但在這飛來橫禍之時根本來不及派上用場。來得及鬆開安全帶,再把司機抱入懷裏已經是在餘力所及能做出的極限。在還來不及感受到衝擊帶來的感官回饋之前,眼前的一切已經逐漸淡出成一片漆黑。耳旁傳來懷裏的喘息聲,此刻也開始慢慢逝去。像電影的過場一樣,接下來腦海不由自主地上映短暫三十多年的回顧片段。
(more…)如果乡音考古的活动从来没有进行过,搞不好10年后你问下一代:“你的乡音是什么啊?”,得到的答案会是:“什么是乡音?能吃的吗?”。其实这篇文章早就在星期五就该写了,只是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要怎么写。还是从一个问题开始下手好了,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籍哪里?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祖籍方言是什么?其实这不关什么那个模糊的所谓一个马来西亚的东西(那个才要问可以吃的吗?),认识自己的祖先是从何而来,跟到了最后你自己在什么地方落脚不一定是相互抵触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