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现在如果说我从来没有憧憬过会有得奖的那一刻会被人说我很“官方”,我就只好大方承认(用到“只好”就不大方了……矛盾)我是有想过如果真的有那个万一会得奖的话会怎样。不过因为自觉机会真的太渺茫了一点,所以我的想象也真的只到万一会得奖这一刻罢了,所以什么得奖感言,什么想象中的感觉……不能说没有,只是都是很模糊的概念。说是在我觉得老天很喜欢抓弄我这种什么都没准备的人,结果很不小心我就这样得奖了(听起来好像有点嚣张……)。
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啦,至少最近的上一次我应该是看了Hitch,嘿嘿。才刚在星期天在电台上说我不看喜剧,可是这次我却破例去看了这部(500) days of summer。主要会捧场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看到twitter上有人热情推荐,另外据说这部电影只会上映大概两个星期,所以也间接引起了本少爷的好奇心。应该从何说起呢,应该说这是个很仆街的故事(好啦,用字这么粗俗,明年又不能用这篇报名了,呵)。
本来是前几天就应该post的,可是见鬼的在这个星期的长假我竟然挖不到时间来慢慢煲这段观后感(不要再说我写影评了,感恩)。话说星期三当天,因为很久没享受用超级廉价的价钱看电影所以趁着长假死都要仆着去。本来是打算一次过来两部,可是却配不到适合的时段(本来还想再挑战东邪西毒的),只好在百般无聊下选择了这在我的list内排比较后面的The Gamer。
本来昨天就要看的,可是时间凑不到所以就选在今天去观赏这部电影。算起来这算是我第一次买票看他执导的电影(之前看的都是小箱子内重播的),也第一次在大荧幕领教了他偏黑色的题材。本片是中法合资的一部电影,所以整部电影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港星,还有两张外国脸孔。这是一部很专注的电影,因为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太多的支线,一路到底都是铺陈一个复仇的故事。是的,这部电影就是杜琪峰导演的《复仇》。
最近很流行说“咖”这个字,无论是ABCD咖、咖啡、网咖、咖佬、咖妹、咖(念ga1)喱、大小咖还是别的什么咖,甚至电台也开了一个专说B咖应该怎么过生活的节目。所以为了证明我是追赶上潮流的宅男(一个会突然去爬树玩flying fox的宅男?),我也要用标题的那句话来形容这友人说完全是B咖级(B-grade)电影的District 9。基本上我还是很大胆的没有被这句话下到的主要原因是冲着Peter Jackson的关系,虽然在这之前他的Kong很令人惊吓(那是相反的——A咖包装的B咖剧本)。
其实这次要谈的两部电影已经看了很久,会拖到现在才说可得要感谢等下要写的District 9观后感。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标题,其实是从某日朋友问我看完G.I. Joe的观后感时我给的感觉。G.I. Joe的确很像是大男孩会喜欢的电影,有超酷的飞机大炮武器秘密军事设备靓车忍者……慢着,忍者好像有点不是很搭。Anyway,刚才的一整串词汇都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基本上这部电影其实综合各方面来看的话算是这波暑假档表现中上的一部popcorn电影了。
窃窃私语,曾几何时突然间变得如此光明正大?科技发达,可付出的代价却是让隐私摊开在阳光底下。秘密,其实是一个裹着糖衣的毒药,表面的华丽或许能够诱惑众人,可是享受甜蜜的当儿,同样也要付出莫大的代价。这部电影,其实不应该在我很疲倦的时候观赏,因为同行的韩士说我的眼睛好像红掉了(看电影前打了两场保龄,而且你知道不会打的人通常会比较累)。无论如何,这部其实和前一部观赏的The Taking of Pelham 123一样,都是在探讨一些人性比较黑暗的精神层面。
我们像活在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里面,每个人要嘛是凡人,要嘛就是英雄,再不然就是匪徒。当整个社会已经变成这个形态的时候,一切会理所当然得让人窒息。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忽略,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其实都只是凡人一个,他们有家室,需要买牛奶,需要付贷款需要支付儿女的教育费。有句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就算是英雄如你,你也未必能够大力的拍打你的胸脯说你从未犯错,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多一个救世主,所以孰能无过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今天终于终结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的电影荒了,这次开斋的电影是大概也接近下画的现代魔法童话——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我已经快忘了之前翻阅原著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更不用说最近很少看书,hence很少po文),所以对原著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电影拍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变成越来越成人童话(毕竟长大了,而且如果跟随JK Rowling的步伐从第一部追起的话,也已经到达可以接受人生黑暗面的年纪。
走出电影院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觉得有点可惜,可惜的地方在哪里?可惜在这部的企图心已经抵达一种不能掩盖的地步,当然不能说不好,可是就不是我期待的那个类型了。可能我对第一集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刻了,所以这一集看到一堆美国大兵飞来飞去炸弹漫天横冲直撞感觉有点不自在,尤其是那有意无意彰显出来的大美国主义。啊不过就是几个天外来客,管你们美国军方什么事情?最扯的是还要闹到中国大陆去,现在是什么电影都要扯到中国大陆才是最in的是吗(或者是有中国投资者?!)?
這幾個月,甚至今年發生了很多事。有些跟我有關,但大部分都是隔岸觀火。這幾個星期陸續很零散在社交網站跟朋友討論,我想過了這些時日也是時候稍微組織一下。只是最近人莫名很疲累,所以接下來的文字就好像永遠揉不成一塊的粉團。
先妄论替身这个概念会不会在短期内成型,假设如果替身这机器人人人都能负担的起的话,再假设我们能够感觉到替身机器人感受到的一切,四肢健全的我们,会不会如电影里面的人选择在家里当宅男腐女?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只是看到trailer,就感觉到电影里面的surry(替身的昵称?)很像在Matrix Trilogy里面描述的未来世界,只是主宰者是人类本身,而不是机器帝国。
说到今天的Assignment Presentation,可以说是好坏参半。不说技术上的缺点,先说说我们沟通的失败。技术上的缺点可以透过更多的coding更改,但是大家对于assignment的投入程度,我觉得需要一点检讨。因为这次的presentation,我组内的某成员因为没办法上网而无法时刻跟进我们连续三天疯狂编程的进度,所以在presentation的过程非常不顺利。到我回到家重新检讨,我才发觉和她同组那么多次了,这个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其是我不能说是谁的错,因为谁是谁非并非由我做主。
后来跟Emily谈了后,我唤起了更多回忆。现说说这次的assignment的事情,我记得,上个星期五,我和另外一个GroupMember相约在library谈assignment比较关键的coding问题。吃完午饭后,我就独自一个人走回lib,中途遇到她,她就问我要去那里,assignment的东西要怎么做。我所肯定记得的是我说我要去lib和另一个group member谈,然后assignment各做各的,之后我来拼起来。如果要说我错,我承认当时并没有明言邀请她跟着来。在今天的presentation后我透过朋友口中知道她在我走后眼泛泪光。但是我要说的是,我当时真的以为,真的expect她会跟着,结果却没有,那么我也当她没问题就自行离去了。
说说算算也不是第一次了,印象中没有多少次我可以找到一个partner可以和我一般了解整个assignment的过程。同组的group member不是完全空白,就是知道一半这样子。印象中也没有多少次有人主动问我整个进度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因为这样,我非常在乎整个流程到底怎样了,慢慢地,变成我自己在主导整个assignment的进度。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觉,我也希望不是,因为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我不是一个自大的人。因为每次当分组的时候,如果我被分到哪一组的话,那组一定会有若干人会高兴?我希望我只是太敏感。如果这样造成大家不过问、不关心进度的话,那么,我下次就不要那么在乎了。要知道,控制整个assignment的流程,然后make sure everybody get informed是不容易的事,唯一一次我相信整组人了解发生什么似的,只有上个学期的其中一份报告(ADIS Report 2)。那次之后,因为讲师的误导,再加上每次都是我去找讲师了解更多详情,造成我知道得越来越多,但是我却没有办法把我知道的传达出去,因为我不可能知道大家的了解程度到多少,大家真正concern的是什么,结果到头来,还是我一个人赶完全部report。
以上种种原因和后果,结果造成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自私,但是我刚想(发觉不应该用领悟两个字)到,每次assignment大家的投入程度并不相同,间接造成我很难去distribute我所知道的东西,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在这里,我希望我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曾经合作的,未曾合作的朋友同学陌生人,给于你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三言两语没办法说得清的话,欢迎trackback,谢谢。
你的脑袋坏累了吗?你的眼睛瞎酸了吗?说真的,看到了我这篇文章,今天你已经读进了多少篇?如果是你的第一篇,我会替你多多念点经,一早就被我吓到,本人真是三生有幸*仰天大笑*。如果算出来是大概十篇以内,那么你一定是被公司限制不能乱逛网的,那我会在去天桥底下办事的时候顺便帮你找找面目狰狞的阿婆,然后帮你弄个求子仪式好了(整个重点错置)。
是的,最近跑去看心理諮商了。前陣子在和上司的每週進度討論的時候,他有提出我看起來很累,可能可以考慮心理諮商這件事情。這件事我有一直放在心上,但因爲也不懂從何找起,所以並沒有太積極跟進。一直到最近對工作的倦怠感越來越嚴重,已經有慢慢回到開editor但不動要幹嘛,腦袋一片空白的狀態。剛好前陣子有看到一個活動可以幫忙推薦和配對臨牀心理專家或輔導師,就直接跑去申請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