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真的过得很恐怖,上一篇才说自己行尸走肉(好像有,好像没有,还是自己这次过分夸张?),就马上有现眼报了,所以以后说话可得小心一点。怎么说呢,过去几天忙到天昏地暗,惊天地泣鬼神。那种忙碌,就好像是你被一根麻绳紧紧箍着你的脖子,然后麻绳的另一头,是一个仆街骑着快马(说到这里,胡叔叔的亲戚刚骑了金马,恭喜啦。希望很快轮到胡叔叔)拖着我。那种速度,恐怕你会宁愿驾车10公里/小时都不要被这样的速度拖着走。
最近生活过的很颓废,颓废吗?好像也不见得很颓废,那么是忙碌吗?也不算太忙碌,是无所事事吗?那要看时段,所以基本来说,我自己在什么样子的状态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自己很颓废,原因是因为自己好像没做过什么建设性的事情,除了去上课之外。至于在家的时候,大概分两种状态,如果不是在忙自己的功课,就是在无所事事,这也是为什么说是看时段的原因。很难懂哦?其实说是看时段也不太准,因为除了在学院稍微比较积极外,在家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两手甩甩,除非是那一天早上没课我就会利用那个清晨做我的功课。
很……很恐怖啊,最近看的电影没有一部是正常的。所谓不正常,是因为……因为都很多人死掉,数数这部已经是第三部连续看到死人的电影。更甚的是,寒心指数也一路狂飚。之前虽然没看过这部漫画,但是也从坊间消息大概知道这部漫画再说什么,所以我带着大概知道发生什么事的心进了戏院。虽然如此,我还是很怕有东西从某角落跳出来的桥段的,不过还好,事实证明,这部不是感官上让你感到惊悚的电影。
不知怎么搞得,最近看的电影都很血腥。The Prestige死了大概超过一百个人,然后今天终于看到的无间道也死了很多人。两部电影都不约而同的来一个很大的冲击搞到我有点,怎么说呢,我也形容不上那种感觉,就是很不舒服(但不致于惊栗)。港版的我也只不过看了第一集罢了,个人觉得如果真的要比的话,今天看的鬼佬版本真的很鬼鬼feel。不知道怎么说,感觉上虽然是说大概一样的故事,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港版的。或者尝试不要比较吧,这样会比较公平一些涅,故事的大纲都一样,只不过结局有一些不同,哦,我又在比较了。
这几天如果有看报纸的话,除了巫族同胞外应该会有点觉得可笑。但是这种可笑却是那种带有心寒的笑,或者是苦笑,但不是苦尽甘来的笑。是什么新闻呢?我可以很确定告诉你,不是炸尸案。你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新闻的,因为篇幅实在太大,或者可以说是举国注目的焦点。我不要告诉你是那一则,你要知道可以找朋友问问这几天报纸上有什么新闻。当然这样严肃的东西我很少会去写,在这里只是提提罢了。
犹记得当时大概是升上中一的时候大伙回母校聚会还是什么的,有个同学抱怨自己在新的环境尚未找到朋友。当时,我们小四到小六的级任老师就鼓励她写日记。我记得当时她是这么说的,日记是你最好的朋友。当然,健忘的我还记得这样的事情就已经很惊天动地了,麻烦放个鞭炮,谢谢。说到哪里了,哦,不过很可惜,不过不重要,因为我不记得这件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其实突然会想到这个,是因为在报纸看到有位专栏作家写关于日记的一则故事。不用费心去找了,因为看到就是看到,看不到也不用太可惜,因为强摘得瓜不甜(我再说什么啊)。好啦,应该是昨天的南洋商报副刊里的某专栏。
分组的事情暂时算告一段落了,我也不要再这样激心了,就不管他们自己怎么分,我就和另一个我信得过的组员组成一组就算了。至于本来蓝组的另外一个,就自己去join了绿组。结果就成了2-2-4的局面啦。暂时来说我算是满意的,不过后来接踵而来的功课就真的要吐血了。首先是道德的presentation,是关于Sexuality,然后主要集中在婚前婚后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很容易,但是婚后性行为要我们呈现些什么呢?接着是VB.NET的系统编写,这次写的是诊所系统。
不吐不快,但是不知道吐什么出来,这个叫什么?简单两个字——无奈。为什么无奈?一来是为了分组的事情忙,二来是为了自己的blog post用意和意思被扭曲。不知道自己发这么多东西出来把事情摊开来讲会引发这么多事端,是我高估了大家的心胸吗?还是大家宁愿什么事情都当没发生过,一切扫入地毯下就好了,那么眼不见为净?然后结论就是,我只不过是一个八公去烦一些不该去烦的事情。如果是这样,我认命算了。但是我就是不甘心,我不甘心同学见还要顾忌这个顾忌那个,不甘心看到大家为了这么小的事情引发那么多风波。但是不甘心又能如何?我只是选择了把一切发生的经过记录下来,我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去邀请他们来看我的blog。
为了公平起见,为了不要让大家对任何一方有给人负面印象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再写一些。而且因为我很火滚的原因,导致绿组有可能被人误会,所以必须在这里做一些补充。这些补充文章是从今天朋友口中说出来的,我觉得很有必要交待一下。而且我发觉这个事件越来越像电视剧的桥段了,曲折离奇嘛。不过写太多这些东西好像有点票房毒药的味道,因为浏览率目前正在急速下降中,呵呵呵呵。接下来,话不多说,开始这个无稽又荒谬的故事吧。如果你还没有读或忘了之前那一篇,这里可以复习。
曾几何时,这句话陪伴你读过你的年少岁月?当然我不是要写关于这个,文不对题,是我做人的宗旨其实常常会发生的……这次已经是近期内第二次犯上先撩人贱的事情了,第一次就是被屈唱太委屈咯。第二次则发生在我跟另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的聊天开始的(不方便公开名字,除非他自己来或我已经得到他的允许,万一一个不小心我红了,会弄到他也没有私生活的……好不要脸)。只不过这次不用唱歌,而是谈了一些关于达文西密码的东西。(天啊,连着三个post都有达文西密码的词儿出现,不知情者还以为我是Dan Brown书迷,我澄清一下,我不是!昨天不是,今天不是,未来也不会不可能是)
今天要介绍一个游戏,简单到我只是跟我妈说了一次,她就弄明白个中奥妙的游戏。这游戏主办人虽然说得清清楚楚,也不能说隐藏,就如果未经过深思(很可惜,好像没有人肯这么做),背后的数字流通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为了不要替某公司打广告(我个人认为他们赚取暴利),所以我用很多的metaphor来形容这个游戏。假设现在有甲乙丙三方,事实上游戏之需要至少三个人就能开玩了(甚至在甲非常desperate的状态下,甲也可以分饰乙丙或丁等)。假设甲是庄家,乙丙(或其他人)都认识甲但却互相不认识,为参与者。
因为欲罢不能,所以还想写多一些。这次写写我对几位主要角色的一些感觉,因为过了今天我才发觉原来这部电影带来的impact是如此之深。怎么说呢,就是今天跟朋友的聊天我都会有意无意的提起这部电影,真的很难想象本来我是打算不看这部电影的。还好自己真的没有这么做,不然肯定会真的锤心肝到死掉为止(公益广告:不要对正常人作心外压,分分钟会杀死人)。好啦,如果你还没看到之前的文章,可以先点击这里。
窃窃私语,曾几何时突然间变得如此光明正大?科技发达,可付出的代价却是让隐私摊开在阳光底下。秘密,其实是一个裹着糖衣的毒药,表面的华丽或许能够诱惑众人,可是享受甜蜜的当儿,同样也要付出莫大的代价。这部电影,其实不应该在我很疲倦的时候观赏,因为同行的韩士说我的眼睛好像红掉了(看电影前打了两场保龄,而且你知道不会打的人通常会比较累)。无论如何,这部其实和前一部观赏的The Taking of Pelham 123一样,都是在探讨一些人性比较黑暗的精神层面。
格格不入blue,其实说好不好,说坏也不坏的一张专辑。认识曹格,其实我不是从Astro新秀大赛中认识他的,正确来说是从文康当年的“越乐越美丽”的节目认识到他。当时候刚发片的他头衔很是有趣,好像是叫什么什么RnB宝贝唱将之类的。最令人惊艳的就是来那几段live的清唱,声音的魅力顿时一展无疑……后来看到了他的造型,才知道包装是那么的利害,可是这张的专辑呈现出来的他比之前的造型包装似乎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让人不得不佩服台湾那边的“包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