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回学院要求某讲师帮我写引荐信(本来想写推荐信的,但是这三个字最近很敏感,我不要被保护)的时候,当她看到了里面有一栏说要介绍我的strength and weakness的时候眉头皱了一下,问我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个参考,原因是:“You know yourself better, don’t you?”。是吗?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还不是对自己一无所知?
因为工作的关系,个人的整个网络生活习惯来个接近180度的大转变。虽然仍然是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网上,但是分给自己私人上网处理一些事情比如说电邮Feed什么的变少了很多。说到电邮,事实上我是个不太喜欢看forwarded mails的人,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开始学会上网不久后就发觉我的邮箱怎么陡然间多了很多这种不知所谓的mails。刚开始自然是很开心因为有人记得你的邮箱的存在,而当时很naive的我也曾经有一阵子热衷于狂forward这种邮件。
前几天我从我为了找一本书而去书架上浏览了一下,发觉到一本我阿姨送我的一本书到现在还没认真看过……书的题目是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 for Teens。过于自信的我当时还以为这本书我还会冷藏很久,不过看来这个黑暗的星期天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了一个自称“从第三者口中认识我的人”给我的留言后,让我的怒气从四方一下子窜出来。我还记得我今天早上发blog的时候手还是愤怒地颤抖着的,当然现在心情已经恢复得相当平静了(希望不是我的自我感觉良好吧)。
因为我想还是有很多人对于别人的州属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我们好不好来策划一些tagging的游戏来互相介绍自己成长的土地?毕竟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了解多一些别人的家乡怎么说也不会是坏事吧,只是我对于这些tagging的游戏少了那一两条筋儿,所以希望大家集思广益一下contribute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MEME,那么你可以从我这几个过去的post了解一下。(连接1,连接2,连接3,连接4)
Yes, I do not need you to correct me. 我今天的确是回到了我的中学看看人家是怎么过“教师节”的,一切仍然依旧,教师节=师生同乐的日子(就是说学生可以选择来或不来,或者来一半——就是中途“逃学”,或者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学校这么多年了(也不过两年……),每次回去走走都有变化,可是都是那种“还好我毕业得早”的感觉,哈哈哈哈哈哈(偷偷告诉你,我回小学也有这样的感觉)。今天回去走马看花,顺便给老师们看看我们这两年来变成什么鬼样子。结果是,我们一行四人,被四五个老师“专访”,而我是唯一一个让老师抓破头皮都想不出我是谁的,一来是因为我以前很静(其实也不算是,至少以前曾经是课外活动活跃的一分子,静的原因是因为我在班上常常钓鱼)。老师对我其实还是有印象,可是那个印象几乎是停留在两年前并没有更新过,所以看到我棕色的头发有点记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