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是對武士道精神沒有太多深切的瞭解,所以這部片子敘述的與傳說有多少出入就不知道了。不過除去這部分,電影本身似乎還有一些問題。正在寫這篇影話的時候,我在想當年「藝妓回憶錄」與「最後武士」這兩部片子主要對白是什麼語言。好吧,考慮到是好萊塢製作,所以應該都是英文爲主,日文爲副。可是在這部片子裏,我聽到的日文對白似乎不超過五句(其實真的有嗎?)。
今天不是一月一號,不過本來對這天也沒有太大的感觸所以也不太慶祝。跨年夜的晚上,我甚至到倒數前幾個小時才不是一個人對着跨年演唱會現場直播看煙花。這個晚上,人家單身寡仔怎麼過我也怎麼過。不過近年社交網站大行其道,所以現實世界再孤清也不是什麼無解的問題。只消打開瀏覽器,孤獨感馬上讓虛擬的新年快樂祝辭塞滿。連遠在天邊的親人,虛擬的距離也在瞬間消散若浮雲。
自從覺得自己是活在幾個平行的世界後,這些日子來我一直不斷看到理應相互衝突但卻各不相干的事請。之所以平行,是因爲有一些價值觀應該是衝突的,但卻以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形式共存。比如說很多父母親很喜歡動輒拿警察來恐嚇小孩,比如說孩子不乖就用警察要來抓人了來喝止。可是當這些孩子長大後,卻從師長的教導中知道原來這些都是除暴安良的人士。可是年紀再大一點的時候,卻發現身邊朋友一一遇劫警方卻似乎束手無策。同時間就在這種恐慌中的同時,這些警察就跳出來炫耀說治安在這期間如何如何改善。
有出去旅行過,大概都會見識有人會把快餐吃完自己整理桌子。這幾年間,大部分情況下我也加入了這羣怪胎的行列。也不能說是有什麼莫名的原因,使得本人有如此的行爲。如果再回溯以前中小學的生活,就算沒有明文規定但學生們都是得把自己餐桌上的東西清掉不是嗎?後來大家也不當一回事了,一直到我回到研究所修(不完)的碩士課程時,在同學的耳濡目染下再度重拾這個習慣。
前陣子金馬獎適逢聚會當天,所以真正看完整段盛事是在幾天後。本來也沒有想看的,畢竟裏面入圍的電影本地不是每上映就是錯過了。可是就在小妹的大力推薦下,加上張曼玉那漂亮得讓人屏息的宣傳片段我還是看了。說起這宣傳片,我還真是第一次覺得她渾身散發出來的風采有那麼動人。後來陸陸續續看了一些相關的訪談,看到她在阮玲玉裏的片段才驚覺我成長期間錯過了如此唯美的身影。是的,本人還未曾真正在大熒幕上好好端倪她本人的風采(宋家皇朝我倒是看過的)。
先要聲明本人不是偵探小說迷,所以本文該會充斥很多關於此類小說的迷思。通過這段聲明,不需用膝蓋想大概也知道今天說的這本書屬於什麼類型的。不過話說,本地突然間出現了這家出版社完全是在我認知範圍之外。不過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因爲我也不太關心,只是知道了去書局走走後也不太見這家出版社的書籍。透過了之前的聚會,我拿到了一本review copy所以今天要來說一說。
前幾天朋友們各個都從世界各國回來,所以大家又一起如往常一起去看電影。今天看的,仍然是本人無緣見識48fps 3D版的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霍比特人/哈比人:史矛革之战/史矛革荒漠/史矛革的坠落/荒谷魔龙)。原因嘛,去年的同伴說看了會頭暈,今年的就說戴眼鏡不方便。當然這舒適度是個很主觀的感覺,所以我也不於置評就是。只是看完整部電影,發現在整個過程的三個小時裏似乎隱藏了一個問題。
小時候我住在組屋,所以小時候,我媽一直都處心積慮把她的兒子鎖在家不太讓我出們。所以從小,我最愛的購物行程就是去書店去書展(啊不然你以爲那些十萬個爲什麼怎麼來的)。其實我有點懷疑,我不是讓漫畫書養大的原因有一些經濟上的考量。原因是一般來說,要翻完一本文字書,會比漫畫來得慢。可是這也未必,因爲之前爲了看完Oliver Twist,我因爲語言不通(看不懂不是這個年代的英文)真的是跳過了很多細節進度飛速。
三年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情的樣子。之前因爲要再寫小說意念致殲,所以有約略翻閱一下上一本小說集。沒想到一翻本人就恨不得快點燒掉。這寫得也太差,尤其那個時候很愛不斷跳躍時空所以看起來更是亂。當時到底哪裏來的自信,明明大家都說亂了但還是一意孤行?不過換個角度,現在看得出很亂,就表示這些年來應該有所進步。但願幾年後重閱今年寫的這篇,不會有同樣的感覺。
雖然沒打算現在出書,但是我的確是有約略看過本地一些針對青少年的出版社的投稿要求。雖然林林種種,但簡單不負責任一句話總結--迪迪尼標準。說穿了不過就是要闔家歡樂,就盡量不要有殺人噴血的鏡頭之類的。換句話說,哈利波特這種死很多人的劇碼不行。當然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更加不用想了。光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就是一群廿四個小孩困在叢林式的戰場自相殘殺。這樣的書,在本地應該沒辦法在青少年為導向的出版社出版吧。
刚连载完毕的算命其实是个人的又一次的试验(嗯,今年试验了很多这类的文体),虽然主调还是逃脱不了少许科幻少许惊悚(虽然惊悚的部分处理不好)。时隔了一个月,我也完全忘了整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只记得里面的故事经过了两个阶段的蜕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首阶段主要是把算命的元素丢进去,初稿其实大概只有6节左右。后来到了第二阶段再加了平行世界的细节进去后整个篇幅就大幅度膨胀到二十节。
一桶冷水哗啦啦就这样泼到海文身上,这时候海文的倒数时刻也近乎归零了。仍然迷糊中,被两个大汉挟持着的海文看着面前的女人,只见到穿了一身天蓝色的她正注视着鱼缸里面不断游动的小鲨鱼。逐渐恢复力气的海文一面看着她,一面在伺机反攻。只是,还没等到他动手,张君就冷冷地道:“放了他!”
终于,终于有时间有闲情出去看电影了,实在开心。本来实在很想在戏院拍冷清的景象,因为今天电影院内只有4-5位个体户在观看这部电影。什么电影?如果叫你猜,你会猜那一部?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不是夜宴,不是如果爱,那么还有那一部?对了,就是恶魔女上司——穿着Prada的魔鬼。因为是叙述时装界的故事,所以可以想象得到全片你一定会看到目不暇给的时尚打扮。再来需要什么?那就是丑小鸭变天鹅啦(不过女主角不算丑小鸭),这样就成了这样的片子的方程式咯。
倦怠這一詞的順序,很值得考究一番。到底是疲倦導致怠惰,還是懶到了頭進而誤會自己累了?我發現自己隨著年歲增長,智慧卻似乎沒啥長進。至少今年快三十的我,似乎比二十年前的那個傢伙更不認識自己?似乎如果不是外圍的一些因素,有些事情似乎就這樣永遠不見天日。這樣聽起來似乎有點可怕,好像說我白過了對很多人來說大概是半世人的人生。
我朋友曾经说过一句很惨酷,但是也很现实的话:“在路旁所谓慈善团体如果向我募捐,我是不会睬他们的……”
是的,听起来是很惨酷,但是要知道,现在欺骗所谓善心人士的人、管道实在太多了,多到你必须要三思才能心甘情愿的从钱包掏出你的钱。人说现代人冷漠,其实我们归根到底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稍微煽动一下,还是会发挥自己的同情心的。而且,花少少钱就能够改善人家的生活,有何不好?只是,你又如何确定对方是不是利用你的同情心,来满足他自己的私欲?人类社会越来越进步,骗人的管道越来越层出不穷,甚至你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有可能是人家用来欺骗的用具。后果是彼此互不相信,你欺我骗。
听过这一句话,本来是一种很好的价值观,但是物转星移,到了这个时代却变成了自己变水鱼的一个管道。这句话是如此说的“宁愿帮错人,也不愿miss掉一个”(大意如此)。到了这个行骗可以出动到一个团体行动的世界,却变成了害人害己的最佳良言。害人,是你可能助长别人的犯罪活动。害己,是因为你浪费了金钱。所以,就算我要做善事,我也宁愿储够一笔钱然后把钱捐给我放心得下的机构也不要在街边一点点一点点捐出去。
为了那几个臭钱,有人甘愿冒用宗教的名义到处“化缘”,有人甘愿装聋扮哑,有人愿意出卖自尊,有人愿意去偷人家的小孩,有人愿意强逼一个小孩和他一起行乞,TMD,钱对你们真的如此重要吗?难道除了钱,这些人什么都没有?在这个号称最先进的年代的今日,这一些,都只能很生动的成为“道德沦落”的真人真事。我不敢想象我们的后代有朝一日重温历史时会不会笑我们戆居?又或者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已经冷漠了。
为什么突然间说到这个?因为之前发生了一个悲剧,一个小孩子因为意外导致全身大部分皮肤受损。当然,通过报章的大事报导,捐款也有如雪花地涌到受害者家属的手上。但是近日发生了一些事情令到受害者家属蒙受千夫所指,据说是因为捐款使用不当的关系。再远一点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南亚大海啸的事情吧。虽然全球所筹到的款项有如天文数字,但为何灾区重建的步伐依然如此缓慢?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使得鬼推磨的吗?还是鬼推动的只是某达官贵人的收入数字吧?天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