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我们下次的blogger聚会会不会是最后一次?再下一次就要改名了,原因是大家都不敢再写blog了?今天赶路上课的时候恰巧听到数字电台的早晨时事节目听到一段让我想当不开心的新闻。本来这个不开心在学院呆了大半天就不记得了,回到家竟然偶然看到很多人对这则新闻的评论,才又想了起来。请原谅我用这么悲哀的开场来祝福我们的国家国庆日快乐。
送礼本来就已经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加上现代人衣食充足,使得这门学问更显高深。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神台上的物事,所以关于送礼,个人纯粹是觉得礼物送出去是一份心意(除非我很讨厌对方送一只死青蛙,那就另当别论)。可是从我身边的例子看来,送礼收礼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或是在我根本没有察觉,甚至是可能在我不愿相信之下),有了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定义。
上文说到这个地方。接下来就是说到我要去飞了,在我会马后过几天听说这飞轮好像故障停了六小时,好可惜我不在上面,不然可以花超值的钱坐六小时然后搞不好下来还有人赔钱给你,咔咔咔咔咔咔。不过话说回来,飞轮我想其实最适合乘坐的大概是傍晚时分,因为在晚上一片漆黑好像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东西可以拍,下文一样会有爆多照片,所以请多多包涵。
前阵子回学院要求某讲师帮我写引荐信(本来想写推荐信的,但是这三个字最近很敏感,我不要被保护)的时候,当她看到了里面有一栏说要介绍我的strength and weakness的时候眉头皱了一下,问我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个参考,原因是:“You know yourself better, don’t you?”。是吗?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还不是对自己一无所知?
剛剛翻了一下社交網站的塗鴉牆,發現了有一篇文章是關於交友的「祕籍」。說來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東西了,同樣的內容(「忠告」?)總會在很多的地方不斷出現,比如說朋友間、勵志書理財書人生課等等。說得一副好像是真理一樣,可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卻發現事情有點蹊蹺。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單純以這種心態交朋友當然可以擠入人生勝利組(咦?)。但是遭遺棄的人又該作何感想,尤其是那個遭遺棄的變成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