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电脑前,一边在和另一个朋友通过网络电话聊天,另一变的思绪,却在自己的CD盒左翻右翻,试图找出那张陈年的精选集。她,还不知道他的阴谋,仍然很兴高采烈的听他口沫横飞,乱七八糟的乱掰。
终于找到了,男孩从CD盒找出那长尘封已甚久,显然没什么听的精选。曾几何时,当男孩买到当时翻版的这张精选兴奋得日播夜播,一直播到CD表面花得连自己映在上面的倒影也支离破碎。 (more…)
其实我应该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可以写的,只是碍于最近自己的组织能力越来越差的关系,所以没办法很具体的写出我内心的想法。仔细看我上次写的,我有稍稍觉得自己的想法显得不够成熟。可能是我思考的深度不够的关系吧。以下的,我也不是觉得很好,不过成熟的思想总要从不成熟的思想开始吧?
怎样才算为言论负责?负责又怎样,不负责又会怎样?
哈哈哈,这个不是电影笔记,而是真实上演的真人真事。上个星期六,应为自己手头上已经筹够钱去买我的手表了,所以趁着小妹去购物广场的时候也一起跟着去。首先,我先去帮我的老豆去取回维修好的手机,然后就到书局找找我要买的Harry Potter 4 : The Goblet of Fire。谁知道,这本书竟然卖完了,算了,反正我还是要去另外一个购物广场买我的手表,呵呵呵。
和小妹分手后,我首先先去买了一张我等了很久的专辑——曹格的格格blue。也很有幸的给我遇见很友善的售货小姐,哇哈哈哈。但是接下来到了手表连锁店,遇到的店员语气之讨人厌,让我一下子打消了在那边买的念头。而且我发觉到两年前我在手表店打工看到的价钱已经是个历史现象了,啊……这几年百物腾涨得这么厉害吗?
不死心的我去找了另一家,虽然买不到原本想要买的日本Seiko牌子的Chronograph手表,但是总算买到了一另一只在budget内的Casio Chronograph手表。很快的解决手表的问题后,我就步向书局找我要的书(平常不会考虑这家书局,因为没有折扣……),很恐怖的是,我还是找不到我要的书……不过我却找到另一本我书单内的书,那就是Mitch Albom的《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接下来因为无聊,所以就打了的下了老妈子的所在地找她,也跟着她去了State那边买被单,结果我的下午就在那边沉闷地度过……感觉上好像在记流水账……呵呵呵
在我还没开始之前,应该事先让你搞清楚为何一向走纯情路线(咦,怎么好象很多人倒下的样子?)的我会写这个题目。事实上,这个题目是由一位号称是无聊的blogger所发起的。而在他的盛情邀约之下,我不得不意思意思一下给个回复恐怕不行,于是就写了(明明自己很爱写,有题材送上门高兴都来不及涅)。其实自己真的对“性感”这两个字还没有确实的定义,而字典给的定义也略嫌广泛了一点。其实怎样定义性感是很个人的事情,或者你认为女生(我们从普通男生的角度出发)挖鼻孔的样子最性感也说不定呢?
终于,终于有时间有闲情出去看电影了,实在开心。本来实在很想在戏院拍冷清的景象,因为今天电影院内只有4-5位个体户在观看这部电影。什么电影?如果叫你猜,你会猜那一部?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不是夜宴,不是如果爱,那么还有那一部?对了,就是恶魔女上司——穿着Prada的魔鬼。因为是叙述时装界的故事,所以可以想象得到全片你一定会看到目不暇给的时尚打扮。再来需要什么?那就是丑小鸭变天鹅啦(不过女主角不算丑小鸭),这样就成了这样的片子的方程式咯。
不知不觉距离第一部Harry Potter已经有十年之久了(The Philosopher’s Stone在2001年上映),十年过去了,不仅仅是主角们都长大了,连戏外的所有事情也似乎在这十年间也变了不少。很多人都说这部是整个系列拍得最好的,虽然我不见得赞同(老实说整部系列其实我并没有觉得拍得很好,倒是上部因为剧情的关系拍出了一点新意),但是这部的确拍出来感觉不错倒是真的。
预言是不是准确,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对于一个预言者来说,预见的则必定要发生,而且要以符合大家的利益这个前提下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俗称的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ing prophecy)。从预言者的角度设想的话,每个目标都必定死亡,反正警方也从来没有到组织去找碴。事实上,除了执行者,大概也不会有太多人知道这些目标是怎么死的。
我说的做人并不是你所想的做人,或者如果你想的做人和我想的做人是同一个意思的话,那么对不起了,我承认是我小人之心。做人,是今天我们psychology课“讨论”的内容(讨论被加上引号是因为这个)。除了做人,我们还“讨论”了人的一生必须经过的几个阶段(不是生老病死,不要在我的地盘仙家),从人还没出世、到步入孩提时代、少年时代,和成人阶段。间中讲师引起了几段的高潮,尤其说到青少年的思想和社会文化影响这一方面。我们的讲师突发奇想,在讲授完性行为这个topic后竟然要求我们配合一下做一个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