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系内发生地震,本来我也不想写关于地震的事情,也想过不公开给全部人看。但是再想一下,还是决定坦坦荡荡写出来好了。至于你们要说什么,那就由得你们吧,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记录而已。今天,我憋得有点辛苦,不是便秘,而是怒气。这个怒气可以说有一半是来自前一夜,至于在那里而起的,我只能告诉你是某blog看到的。至于在那里看到我不想再说了。生气的原因有几个,而且和地震有一点关系,容许我慢慢写出来。我希望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可是我的怒气多多少少可能会对事情的解读有点偏差,在这里先请大家多多包涵。
除了交叉人的身份,他还曾经扮演过Van Helsing。除了蝙蝠侠这位猛男之外,他还扮演过骨瘦如柴的失眠者(是这样吗?无缘看这部电影)。相互对垒,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如果你也想知道,那你就得快赶在下画前看这部电影——The Prestige。说的很像广告词,但是两位主角都曾经扮过英雄人物,这倒是真的。其中一个配角,就是也曾经在蝙蝠侠电影里面轧上一角的,是蝙蝠侠的管家先生,在这部电影里面,他也是扮演辅助的角色,只不过不是在辅助Christian Bale的角色,而是去辅助Hugh Jackman的台上表演。
就是冲啊,冲下马桶的世界有多么美妙呢?除非你是老鼠,不然你不可能经历这一切。而且还要是在梦工厂才能够实现涅。多得幽子的极力推荐,让我本来看了trailer还不打算一定要去看的决定变成更加实在。原因是因为最近的三维动画片真的越来越泛滥,而且创意似乎到了尽头。不过还好还是偶有佳作啦,这部不算太坏,也未必是最突出的(个人认为Shrek的成功Dreamworks好像还没有作品接近过Shrek的成就,更别说是超越)。怎么说呢,好像有点矛盾,不过总得来说还是值得一看。除非你有严重的洁癖,不然看到鼻涕虫我怕你会吐血失血身亡。
这算是比较正式地来交待我为什么这么多天没有blog了吧,然后一blog起来没完没了。如无意外,接下来这个post是关于电影flushed away的。没有blog的原因,之前说了,是忙加上疲惫的关系,更早之前我也预告过说我会放缓blogging的步调,因为近期写得实在太频繁了,最高峰时期接近每天一post,有时甚至两三post。写得多不是不好,只是我怕写到某个程度我会开始淡忘我的尺度。这样其实都不是好事,所以暂时沉寂了好几天。这几天是算是偷闲写了好几篇来补锅了,希望你会满意咯。
每个学期最棘手的,除了午餐吃什么,大概就是这个了。其他的,顺其自然啦,物理也有学过,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道理。可是这种问题确是怎么分,也分不出个人人满意的结果。我想当今世上,黄金分割的难度也大概不过如此了(我是胡扯的,数学系的不要打我,虽然我也是半个数学系)。在我开始进入正题之前,我首先需要很郑重,很严肃的说一声对不起,并加上90度的鞠躬,但是目前不走Kennysia的路线不打算拍照作证,所以暂时你看不到就算了,不能因此质疑我的诚心。
最近生活有点忙碌,有点累,所以拖稿拖得很厉害。看来我这样的人也没资格去写专栏了,不然下场就是催稿那个分分钟跟我会从朋友变情人然后变情敌然后变宿敌。我好像想太多,因为到目前为止可能是因为太帅的关系,所以还是没有人够胆邀稿。很难笑吼,不要这样啦,呵呵呵呵呵呵,好啦,我承认这样枯燥无味的文章,嚼下去满口渣,有便秘的会严重到不举,不举的会恶化到拉肚子拉到脱水,秃头的会脚毛猛生等的症状,实在是非同小可。当然以上的症状是我随口胡扯的,如果你真的很不幸运有了这样的征兆,一来,是巧合,二来,我没有用枪指着你的头。不用枪的原因,因为我不知道你是不是Mark哥的粉丝(是不是Mark哥?我是看无间道长大的,英雄本色这样的历史片没看过,看过也没印象),而来,很残酷地说,你值得吗?再来就是,我并没有枪械,就算有,请参考上一点。
今天很快乐,请容许我唱一首歌来表达我的快乐。“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快乐,需要一些过程,快乐,总是能被记得,因为记忆是与生俱来的”,对的,这首是张智成的歌,听不到我在唱什么?那就算了,你不需要听到。为什么很快乐,因为今天听到一些好消息。第一个,我们要开始准备申请实习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得先开心一下。第二个,之前在烦恼为什么Data Structure被抽起的事情解决了(算是),是第二个值得高兴的事情。第三个,神经病的讲师今天脱轨的表现让大家都很有惊喜。
已经连续第四篇不打算写英文版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太想写。好了回归正题,我想大概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云不散,很简单,云朵是自然现象,散个鬼?所以烟消云不散是绝对正确的,当然我不是再说他原本祖宗——烟消云散的意思,而是最近的烟尘/烟霾/烟雾问题。之前并没有特地写关于烟尘弥漫的原因,是因为大概前一个月为所有的blogpost整理一番的时候,发觉到自己写一些负面情绪的文章较多,所以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我在现实生活中的那种乐天,就不写了。
请容许我今天用这样耸动的标题,容许我用一种神秘的口吻说话,容许我刻意用神经兮兮的语气来写这篇blog。原因是,我并没有要说烟尘弥漫,也并没有继续之前世贸大厦观后感的意思,好了,不卖关子了,今天要说的,就是标题说的那个。至于是什么,因为很多人很避忌的缘故,所以我们姑且让他们继续用toooooooot来代替。至于为什么用tooooooot来作为代名词,这个这样deep的问题我还是留给始作俑者回答比较好,毕竟我只是跟风者,没有解释的义务。而且重点是,大家都tooooooot得很开心,我只是来埋堆罢了。
不想用世贸大厦作为这次电影观后感标题的原因,是因为故事的主线和WTC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直接放一个更为切题的标题。没有很大的关系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别的大楼坍塌也是同样的。原因是因为故事的主角,不在那两栋大楼,而是在那两位生还者。所以,我个人认为电影取名为世贸大厦是为了噱头,就只是这样。唯一那几幕算是切题的,大概就是事发后目击者的那种惊讶的表情。
今天一口气看了两部电影,第一部是《Death Note : the Last Name》,另一部下一个post再分晓。饿这部电影,应该是从第一集就开始到现在了吧,感觉还不错,比印象中好,而且也没有上一集的沉闷(感觉上上一部我怎么一直看手表)。听路边社消息说这部电影的结局并没有和漫画版本一致,但是结局安排的非常出乎预料,而且很引人入胜。看到最后我简直快要跳起来大大声欢呼(没错,我并不是那群憧憬新世界的那一群人)。
沒有爲了某人生一篇文章的習慣,可是不知怎的卻一直想寫一篇給你。有時候我在想,兩年快四個月過去了我們怎麼還在一起。正如你所說過的,我們生命幾乎根本沒有交際。你的工作天天面對人羣,而我對得最多的卻是電腦熒幕上的符號。真的勉強要說有的,大概就是無遠弗屆的虛擬網絡世界。也就是因爲網絡的無邊無際,卻又仿若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的魔力造就了我倆的相遇。
本地的中文BLOGOSHERE很热闹吧,算是……原因是有一位“著名”的blogger(就算不是,也算wannabe了),在六个月的时间内总共被crack了68次。除了太过红的结论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特别的结论了。说是他写的东西太尖锐?不见得,至少我有几位朋友说话刻薄到可以在对象前面直接说出来,酱他们是不是早就被人家阉割掉了呢?咯。还好经过几次cracking后胡叔叔也不是盖的(是开的),每天都很勤劳地风雨同路不改地backup数据。(最近几次……1,2)
这次大概是我印象中第一次看前汤嫂演戏,一来就是这种很俗气的大片——Australia。说是大片其实主线故事应该是在于两位主角暧昧的感情戏吧。由于之前完全不知道电影是要讲述什么故事,所以在片头交代一些当时澳洲的社会现象和被盗窃的一代(还是用The Stolen Generation好了)的背景资料我就以为是一部讲述这一代的孩子是怎么怎么的故事。可是看到片尾看到字幕又出来说他们的总统在去年发表道歉声明的时候我真的很想骂一句很难听的话,这根本就是一部拿这一代人来消遣的电影。
长这么大,还没真正用双脚走过KL市中心,以前最尽的记录也只不过是在茨厂街晃悠。不过这次虽然还是没有走完整个KL,但是我用双脚征服的版图也大概因为这个比赛扩大了有大概至少两倍之多。其实一开始因为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准备,所以一开始的拍摄方向是想拍postcard型的照片,可是后来拍着拍着会觉得自己拍得很typical的旅客所以到了后来就完全凭感觉来拍摄自己眼睛所看的东西。所以呢,到最后要凑照片呈交的时候自然是凑不齐10张啦,哈哈哈。(跳进来就会有很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