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吧,在跟将嫁为人妇的外星人谈到关于龙女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提供了一个不同角度的思维,有机会再分享)的时候突然说到了旅行。间中外星人应用了《彳亍地平线》(我没看过这本书,我好像并没有很喜欢旅游文学)中的一句话“他们都是这样的,居高临下同情别人,把别人的落后与缺乏当作施法爱心的缺口,从中见证自己的幸福……却不希望别人的传统生活有所改变/改善,老以为文明生活是吞噬真的巨轮。”和从她手中打出来的“体会生活不需要背包,为什么一定要看到别人的不幸才学会感恩呢?”。这几句话的冲击力很大,所以催生了这篇主题基本已经被写烂,被唱烂的——旅行的意义。
人为什么旅行?活在马来西亚这片基本上还尚算乐土的大地上,外出旅行几乎已经是一种奢侈的消遣。那么,为什么我还那么向往旅行?廉价航空的风行虽然有影响,可是总的来说就算没有廉价航空,我会不会那么向往旅行?结论是——会。那么,如果不是廉价航空的祸,那向往旅行背后的定律是什么?其实你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吗?当然,我不能说也不能接受旅行的意义和动机是某人的一篇文章,一首歌甚至是一段电视广告就能代表的,因为从我的观点出发,旅行背后的动机和意义,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从最简单的动机开始,就算在飞行还不是普通大众所能承担的旅行媒介的远古时代,我们还是看到很多先辈挤破头争相离乡背井到外地去看一看,甚至是去定居。从我的角度去推断,大家都是不安于室,不想长期呆在同一个环境所以选择出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外国的月亮是否就是比家乡的来的圆。在这种的动机下旅行,所谓的代表作自然是很多航海家的旅行札记。
然后说说我自己的第一次背包到国外的事情吧(才记得游记完全胎死腹中),从一开始去柬埔寨旅行的动机完全是出自于一个突发奇想。而为什么要选择柬埔寨,很大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要参观那惊人的吴哥窟。可是到了柬埔寨,我们才感受到被战争洗礼的这篇国度是怎么样的笼罩在一种令人不禁感到心疼的悲哀。我甚至是到在飞机上翻阅我的旅行guide book才发觉柬埔寨的近代史是多么的充满血腥,所以我出国旅行并不是为了要去感受别人是在真么样的刻苦环境下生存的。
为什么要旅行?经过才那么两三次背包旅行后,如果你现在问我,我会告诉你,旅行,是为了要让你狠狠的体会和珍惜家国的温暖。无可否认,很多人是会在长期处于同一个状态下会逐渐感到麻木的,偶尔出去走走,除了会提高危机意识(因为踏离comfort zone),也会让你更深切了解你的家,在你心中有多少的地位。我永远无法忘记从柬埔寨回来的时候,的士司机飞驰在平坦的大道上我内心的感动是多么的强烈。
为什么要旅行?旅行途中遇到的人事物可能只是匆匆一瞥,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可是回到最终,尽管你可能到死都会记得那壮丽的景色,可是更可能的是,你会更记得在旅途中跟你很谈得来的人,无论他是路人,跟你一样是旅者,或者是让你很讨厌的商家。
刚才说到上机才知道柬埔寨是长期处于战乱的,那么当时我们旅行是不是在消费,或者是在消遣柬埔寨这血腥的历史?可是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不是走到乡间去看看,去跟当地人攀谈,我们几乎不可能会知道很多可能连当地历史课本也看不到的东西。至于这是不是消费别人的痛苦,是不是把别人的痛苦来对比我们自己的幸福,不多不少大概会有一点点的,我想,这的确无可否认,要不我们就好好呆在家就好了,有多少个城市没有悲歌?可是,要用怎么样的行动和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痛苦,那的确是掌握在你的手上没有错。面对这一整片的悲哀,事实上并没有让我有什么高高在上,我幸福到了极点的感觉,事实上,尤其是在探访他们的战争博物馆的时候,正常的人大概都会觉得有心痛,或者更确切的无力感。与其一直指责背包客是消费人家的痛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谴责消费旅客同情心的在地人?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不幸过去,使得我们对他们消费我们旅客同情心的谴责,是一种苛责,是过分的?
引用也提到“却不希望别人的传统生活有所改变/改善”,不要说别的地方,我们看看吉隆坡。在维持现代化的发展和历史一直都是各国政府的挣扎,就算我们不是旅客,是国民,从维护古迹的方面,我们究竟要我们的政府保留多少,然后铲除多少来开发现代化设施大楼,这我们有没有设身处地的穿上政府人员的鞋子好好想过?当然我不是说要铲除所有的古迹,因为古迹某部分提供了一个城市的identity,如果所有的古迹因为发展的原因全书被铲除,那么到了最后整个城市就会变成yet another XX city,这个XX可以是New York,可以是Hong Kong,可以是London,可以是上海,可是就是不是原来的城市,也就是说,被过度的发展,只会挖空整个城市的灵魂。
所以说到底,回到最基本面,我为什么旅行,其实很大的程度也只不过是我想要抽离一下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物、熟悉的书桌、熟悉的一切,去感受异地带来的思维冲击,进而让我发现我忽略了多少家国那一切我take for granted的人事物。最后,写给外星人小姐,我并不是在反驳,只是想说说我的意见,谢谢。
@Yan 呵,其实这篇很没有重点,看完了可能看不出结论,因为我是一面写一面思考的。可能过一阵子revisit后会有比较consistent的结论。至于xx……你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