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自己在用的blogging程序终于推了越来越难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功能的新版本(我了解新版本如果没有新功能会被嘘,但是也多得太夸张了一点),我也花了大概一整天把自己旗下(讲到好像事业做很大的感觉)的三个blogs分别更新到了最新的这个版本。万幸的是,大部分的东西仍然还在操作中,只是其中好一些plugins因为作者并没有在关心wordpress的development guidelines而导致小小的失效。还好自己已经不是六七年前什么都不懂的死小孩,所以就把大部分的东西都给patch好了。
为了不让他下次有机会在讲笑会突然间把我的名字爆出来,我在此澄清,王衍任不是大婶,因为今天……他是贵妇靓仔到鬼火这么帅气,嘿嘿。好啦,我不知道大婶这个梗有什么值得好拿来玩的,除非他们是易装癖*喂*……好啦,我的意思是,难为了Season当晚一直被当作姐姐,好可怜(但是没有眼泪倒是真的)。Ah Liong当晚就继续走单纯路线,这次是正面精(怎么感觉不太对不太苏胡的样子?)
看完这部动画后,出来的感觉除了饥饿之外,就是这个(是的,我从5点钟马拉松到10点半)——淡淡的哀愁。可能是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是友情,不是爱情,sorry),所以到了最后那一话在开始播动画MV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有点放空了(当然你可以硬掰是我太饿没办法comprehend)。这部动画片(依然是DVD,整个就是有点不爽的感觉,还要有跟幸福便当一样的滋滋声……不过在同一间放映厅也不用奢求突然间有什么改善)的名字很是有意思,叫秒速五厘米。
今天其实是趁着图书馆没有开,所以一次过看三部电影(应该是破纪录了),第二部就是现在要说的这部幸福便当(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 Noriben-The Recipe of Fortune)。先说说个人的小牢骚,虽然这是一部才用了区区五令吉,而且是和日本基金会之类的团体合作的电影节,可是……播DVD(推友还说有可能是蓝光之类的高清技术,切~)好像不太好,更不用说在观影的过程中,被背景里喇叭发出来滋滋的声响(感觉就好像一个廉价的喇叭开很大声但是没有在播任何声音而持续听到的滋滋声)。好,牢骚到此完毕,毕竟才五块钱要求太高不太好。
因为自己不是烟铲煲烟族,所以片中的一些用词感觉上好像是第一次听,所以觉得传神得很好笑。其中个人觉得比较有趣的是一群人围在垃圾桶旁边煲烟原来就叫打边炉……好啦,我承认我很大乡里啦。总结是,这是一部很甜蜜的都市童话,只是男女主角好像已经脱离了青春偶像的行列的样子(毕竟其一已经晋升为丁太了)。
如果乡音考古的活动从来没有进行过,搞不好10年后你问下一代:“你的乡音是什么啊?”,得到的答案会是:“什么是乡音?能吃的吗?”。其实这篇文章早就在星期五就该写了,只是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要怎么写。还是从一个问题开始下手好了,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籍哪里?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祖籍方言是什么?其实这不关什么那个模糊的所谓一个马来西亚的东西(那个才要问可以吃的吗?),认识自己的祖先是从何而来,跟到了最后你自己在什么地方落脚不一定是相互抵触的,不是吗?
看完第三集一大堆绿宝宝突然出现后,我就告诉了我妹说第四集如果还有的话,就应该不会很好看的了(虽然第三集也没有非常超级好看了),虽然还是会期待。坦白说,虽然还是又好笑的成分,可是说很喜欢倒也真的没有。看完了证部动画唯一的感觉,可能就和Shrek自己本身在片头感觉的一样——变温驯了。虽然不记得第一集说什么,可是它彻头彻尾恶搞童话大家还是记忆犹新。可是第二集,第三集过去了,整个故事却好像开始落入俗套流于形式回到王子公主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的方程式了。
电邮到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取代书信的工具,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用email来schedule一些活动,来召集一群人做一些事情等等。很大的原因应该归功于电邮的即时性,可是问题也出在电邮很即时上面。可是要知道的是,因为电邮扮演的角色日趋多元化,所以处理方式也因此因人而异。有一票人主张inbox zero,另一票人按照事情的急促程度分类,也有人是完全不管自己的mail client是不是有archiving的功能把一大票email全部遗弃inbox里面。
因为不知道巴别塔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所以上网去找了一下资料。对的,今天看的第二部电影,就是这部巴别塔。这是一部有点淡的电影,虽然前半部看得我有点紧绷,谁叫他们好播不播在电影正要开始之前,播一个恐怖片的片断,而且好死不死紧接着下来的就是看到抢的出现(好啦,我不经吓……)。说有点淡,是因为这部电影就是从头到尾都铺排的很慢,感觉就是有点紊乱,但是紊乱中还是有次序,仿佛就是一个人在你面前说着一个很复杂的故事。只是条理有一点点脱序,不过算是还好的了,因为人总不能像部电脑什么都要实现安排到很完美再来present的吧。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临时间在一个咖啡厅,坐你对面的一个朋友一时被鬼撞倒决定说个故事给你听,但是股市又不是简单的童话故事,于是一直都有补充一些细节的状况。说了这么多你是有影没有?
换完车子然后开往通讯器所说的地址途中,后面原本穷追不舍的高孟在这近乎一小时的车程完全没出现。大概暂时是甩开了他吧,可是刚才预感的画面却让我不得不提高警惕,深怕高孟会在什么角落突然冒出来,希望刚才看到的是幻觉吧。很快的,裴达突然在一个小木屋前停了下来,看起来还真的不太起眼,不就是个普通的木屋吗?
正面點來說,華人遺傳的稱呼系統是很可愛的。可是反面,相較與很多其他民族文化,這稱呼的系統真的有點太累贅了一點。結果,每年尤其是新年期間,就是驗收一個人記憶力的時候。如果不想死背稱呼,那麼首先要記得的是這個人到底是誰誰誰的孩子。想起來後,就要根據族譜的排行調出這個人應當要稱呼什麼。如果一時想不到,而長輩又不在身邊,然後又剛好對方也摸不着頭腦的時候,那麼應該每戶一本的通勝就派上用場了。
最近有個在報導科技消息網站服務的編輯,為了找到自己決定脫離網絡生活一年。在剛過去的勞動節當天,他再度回到了網絡。不得不說,他是個還蠻幸運的傢伙。會這樣說,是因為他的工作跟網絡根本脫離不了關係。如果要脫離網絡生活一年,那麼也就是說非改行不可。可是幸運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會是個很有話題的實驗,所以他的老闆竟然支持了。不過雖然是下線了,但是工作還是得做,所以這一年間還是發表了一些包括這段期間內心路歷程在內的一些專題文章。
不知不覺,老師一病就是四五年。從她口中聽到患病的事情,到現在卻似乎就像過了大半輩子的事情。或許對於受難,我們對時間的感覺會拉長許多。當然我們畢竟不是當事人也不是家人,所以就算說什麼煎熬痛苦也未必輪到我們這等小輩。如今她老人家終於從這縛身之苦解脫,從另一個角度去想也未嘗不是好事。畢竟執教鞭了大半輩子,退下來還沒過上多少閒逸的日子就罹患了此等病。就算再痛再難過也無法切身體會,但畢竟也是近乎每日相處了三年的時間說不心疼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