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玩锄大D的时候,朋友在每次遇到死抓着大Dee不用的人结果输得惨惨的时候只有一句揶揄——抱着大Dee睡觉。看完了这部电影,某程度上的确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另一方面自然是整个故事无稽到了极点。说的,就是这部The Tourist似乎应该归类成喜剧的一出闹剧电影(好笑!=可笑)。若不是选角OK的话,我想看完后听到的感想大概是“回水”嘎啊啊啊!整体来说虽说不上粗制滥造,但是至少算眼高手低吧?!(Spoiler Alert)
说是生平第一次好像很夸张,其实只要翻一翻过去六年的记录(是的,以blog这种形式发布文章不知不觉已经六年了,这里的记录只有5年半左右tho,不用去翻了),其实会发现我不聪明的moment其实还蛮多的。不过自己是总觉得每每遇到挫折的时候,总觉得这次怎么会比上次更糟糕,然后把上次那种down到谷底的心情给好好忘掉。所以结论是——如果要忘掉上次的挫折,那就跌得比上次更惨好了,那么上次的就会微不足道*呈很厉害的样子状*。
经过了堪称欢乐的第一个月后,迎接我的竟然是充满挫折感的第二个月。刚过去的整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挤破脑汁尝试了解很多以前从来没想过会接触,甚至知道了也不会主动接触的一些东西。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并没有很喜欢统计学啦,勉强说的上喜欢的,只有算出或然率的那几课,只是经过了两年后,全部忘光光了就是。
前阵子出席吉安的年味专辑推荐礼时因为错估交通状况的关系,结果早了一个小时半左右。可是也因为自己早到的关系,所以本来是纯粹想做做观众变成了站在柜台后帮助有文和Rachel把首卖的专辑卖出去这样。其实这阵子自己是有点很糟糕的游魂,所以希望没有出什么大岔子吧,呵。不过总得来说,站在柜台后的确是个很难得的经验,因为做观众可能也没那个耐心去听很多人的演说。
今天看到一则据说快四千字的suicide note(本文和链接内的遗书文调沉重,请慎阅),虽然说一早起来看到这样的东西怎么说也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情,不过事情既然发生了,也没什么能做了。至于为什么会特地为之写一点什么,而不先优先处理我的研究生活已经满2周月或吉安的年味专辑?主要的还是那张suicide note。
就这样,一一年虽然听起来似乎像是什么大事件一样,但是来临的时候却仍然一如往常静悄悄这样就来了(难不成要大锣大鼓介绍自己出场吗?!)。回首过去的一年,虽然不至于不堪回首,不过的确大体上并没有过得太愉快(毕竟没有天天裸奔这么欢乐)。可喜的是,过程固然是有些痛苦,可是至少结果还是相当令人鼓舞的就是(好吧,我必须减少在句尾加插过多的“就是”)。
直到目前为止,我的学生生涯中,很不巧的没有和太多老师有接触。不过其中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英文老师们。呵呵。可能是因为要鼓励我们说英文吧,我发现英文老师们都很长气的。哇咔咔。
正因为如此,我并不太排斥上英文课,不过也没有为此改进了我的英文能力,呵呵呵。原因是因为在她们说她们的grandmother stories的时候,我总是把注意力投入到另外的地方。当然偶尔也会听听看她说什么,然后过后就拿那些故事来当作同学间的玩笑课题(很坏咧)。就拿我高中的英文老师为例,我们很喜欢上她的课(除非她有给功课,她是个很麻烦的老师……这是后话),尤其是她讲解文学(Literature)的那几课。她简直是做编剧的材料,因为从文学课的课文她可以扯到她的家人的故事。还要全部都是悲剧。不过先搞清楚,在当时我们是很同情她的遭遇的,只不过在她越说越多,而且越来越匪夷所思的时候,我们只好选择听过就算了。还有一点很特别的就是每当上文学课的时候,我们一大班都依她的要求全部集中在班内的中心点,然后好像小学生般围着她上课。呵呵呵。
想不到,上了学院,还是有类似的老师/讲师。为了引起我们对学习的兴趣,今天,我们一大班人在她的要求下全部到了图书馆的视听室观赏了一部又澳洲某机构看来是N年前录制的教育节目。节目是关于怎么做一个research的,呵呵呵。可惜,有一大半时间我都在猜测影片中人所说的字词(因为澳洲人的口音和我们平时听的英文不太一样再加上小弟的英文也不大好),只能大概知道内容罢了。不过总好过没有吧,之后,在我们眼里有些讨厌的Lecturer就三言两语帮我们重新整理刚才所看到的内容。
上了她三堂课,她给我们的印象是凡是都按照规矩进行,甚至被规矩所局限。你有听过一组人做assignment要签合约的吗?而且还要花一整个小时来解说简单的10条规矩(原因之一是因为她说话的速度,如果你看过The Matrix,她的速度就有如里面的所谓Program的速度,就是Oracle/Architect那一伙人的速度)。真服了她哦,而且看她不苟言笑的样子,很难想象如同猴子出闸的我们如何继续顶下去。
不过还好,这个学期还是有和我们类似的Tutor(助教吗?)教我们Windows Programming(VB),他真的很好笑哦,一整课都在强调自己有多么帅气,虽然我们没有一个有同感。很不巧的,第一课我就被他摆了上台,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精神。他当时所要讲解的是Objects, Properties & Event在VB中的意思,所以把我搞出去后,指着我把我比喻成一个Object,之后我的身高体重等就是Properties。然后不知道他怎么扯的问我有没有洗鞋子(运动鞋),诚实如我当然很老实的说没有(因为银色的鞋子变成了黑灰色。然后他很做作的“弹开”,但是却说我其中一个”properties”是“鞋很干净”……最后到了event,当然,是说当某事件发生了,会有什么后果。他拍了拍我肩膀,并说“当我拍他的肩膀,他会说I Love You!”。好了,第一次就很应酬的照做。第二次又来,这次是I Love Mr. xx(他)。我开始Fed Up了,就直接说,I don’t Love Mr. XX(他),呵呵呵。
他真的很有趣啦,而且很了解我们学生的心声,所以他也没有cover太多Theory的东西,因为他知道我们会从讲师的课内知道,所以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内。反倒是Practical Part就花比较多的时间,因为班内很多人很明显Practical跟不上。如果这样的Tutor/Lecturer再多几个就好了,呵呵呵。
以前人家如果问我要怎么出名,然后标准是上报章头条的话,那么不外乎就是让一些惨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是说好事不行,但是站在商业的角度,能上头条新闻,自然是一些人家看了决定要买下这份报纸的新闻。所以如果真的非好事不可,那大概是要那种什么内阁全体到你家派发累积奖金几千几百万这种等级,有点可遇不可求。可是同样的目标,同样的条件,在这个时代,却似乎有了一个新的方向可以去探讨。
我承認是對武士道精神沒有太多深切的瞭解,所以這部片子敘述的與傳說有多少出入就不知道了。不過除去這部分,電影本身似乎還有一些問題。正在寫這篇影話的時候,我在想當年「藝妓回憶錄」與「最後武士」這兩部片子主要對白是什麼語言。好吧,考慮到是好萊塢製作,所以應該都是英文爲主,日文爲副。可是在這部片子裏,我聽到的日文對白似乎不超過五句(其實真的有嗎?)。
明明最笨是你,現在還要賴在我身上。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小男孩,此刻只能滿臉通紅又忿忿不平地想著。可是顯然這事情仍然還未曾了解,當天休息節全班人就把他答錯問題的事跡傳到了隔壁班。結果到了放學時間,大家看到主角出現都不禁交頭接耳指指點點的。原本在學校就沒什麼朋友了,現在大家都在說自己笨都深怕會傳染不敢接近。
相信很多人聽過華盛頓怒砍櫻花樹的故事,如果沒有,且讓筆者為你的童年表示默哀。雖然真實性成迷,但是這流傳至今的小故事卻教育了世世代代的人誠實的偉大。其實故事很簡單,就華盛頓某日收到斧頭做生日禮物(是說這禮物也太歡樂,是要鼓勵跳斧頭幫的舞蹈麼?)。就一天為了測試斧頭多鋒利,就拿了家裡種的一棵櫻桃樹開刀。結果樹倒了,盛怒之下的父親因為兒子的坦白選擇了原諒這樣。聽起來還真是個溫馨的故事呢,或許原諒出自於當時對質時華盛頓拿着那個斧頭吧漫出來的愛和憐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