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这声音说不上多清脆,就是一种类似猫不小心踩到晒干落叶的声响,虽然轻柔,可是却逃不过这双已经训练有素的耳朵。尽管如此,脚下的步伐仍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因为连他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一旦这步子一停下来,该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生。用剑弩拔张来形容这刻的氛围倒是再也适当不过,尽管今天阳光反常地灿烂,但是在这宁静的森林里,漫天的树叶已经遮蔽了一大半的阳光,仿佛在之下有什么不见的光的事情。
如果有什么年度回水片之类的奖,那这部电影整个就是够格有余。有时候,在一些小细节,因为思维逻辑的不同,所以要直接翻译一些词汇其实不容易。这部片子英文叫《The Lady》,但是若要直译为《那个女人》有点上不了台面。因为在这里的The,有一种很确定就是这个女人,不是隔壁家的王嫂,也不是对面的陈嫂这样。若是直译为《那个女人》,其实好像有点变成《That Lady》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本人的粗浅的见解,欢迎指正,我是不会因此讨厌你的,放心。
以前人家如果问我要怎么出名,然后标准是上报章头条的话,那么不外乎就是让一些惨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是说好事不行,但是站在商业的角度,能上头条新闻,自然是一些人家看了决定要买下这份报纸的新闻。所以如果真的非好事不可,那大概是要那种什么内阁全体到你家派发累积奖金几千几百万这种等级,有点可遇不可求。可是同样的目标,同样的条件,在这个时代,却似乎有了一个新的方向可以去探讨。
接连看了两部很沉重的电影,我想也是时候看看一些比较轻松的题材了。其实电影一开始打出普遍级的时候我已经在喊大事不妙了,前一部整部电影基本就是粗口教学,现在普遍级……我很肯定彭浩翔没有“从良”,是不是说整部片子比谢金燕更哔哔哔?好在张志明才一开口说出第一句对白,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嗯,粗口教学第二篇来了*误*。在说的,就是这部在这里快要下画,仍然围绕在这两个烟铲的《春娇与志明》。
其实看完才知道这部电影拿了那么多奖,而且会看很大的原因得居功于吉安在上次《Bloody Sunday》电影分享会和向希在事后的大力推荐。说的,就是应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伊朗电影《A Separation》。其实硬把伊朗这国名放在上面有点奇怪,因为这故事其实稍作改写,可能仍然是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若是要从中窥探伊朗人的世界,其实不是说全然没有,只是这是一部关于人和人的一些相处上的冲突,格局其实小得很恰当。
没有华丽的配乐,没有三五分钟就来一次高潮,但看完走出会场时却是满腹的惆怅,说的,就是《Bloody Sunday血染星期天》这部电影。因为前一个星期六有去行街的关系,所以看完感触会更深,尤其是里面官员们种种的嘴脸,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对白,就是——某人要把当天可能出现的任何暴力行为扛上全部的责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行街前是不是刚好也听到同一句这样的对白?
因为是第一次去行街,加上自己其实也不怎么拍照了,所以这次只抓了小机出门随手拍。照片的记录,是从凌晨开始(我其实晚上十点就抵达等朋友到),一直到集合前。就我还没走到集合点前,就已经把相机收起来。接着,就启动了随时要逃命的模式,谁叫我是第一次出席的呢*耸肩*。因为只是随手拍,所以画质真的没有很好,所以这篇其实不能给我的摄影老师看到,请大家静悄悄地看好了。若无意外,这大概是关于行街的终结篇了,若看到吐血不好意思。
行街故事本来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这几天话题仍然很热,出席者依然热血继续分享所见所闻自然不在话下,但没出席的仍然没闲着。没出席的,有些在得知(或事先已经知情我就不知道了)街头上的同胞被催泪弹攻击被水炮车追击,甚至手机讯号受干扰时,就大肆马后炮说自己早有预料早已经警告不要上街游行这不值得云云。另一些,则是在事后不断冷嘲热讽,甚至到最后一票人在网民的舆论压力下出面下跪什么的。
要是真的得说有值得光荣的事情,那一定是我们不用等到八三一在twitter,也能体会到其实马来西亚人真的是可以抛开成见不分彼此的。沿路上不断可以看到有人分水分盐说不感动是假的,当然我不会说我被催泪弹攻击过很自豪,但是在看到大家互助的场景,我找到身为马来西亚人在这么值得引以为耻的活动找到一点欣慰的感觉。所以,去他喵的什么种族冲突的狗屁恐吓,如果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大家还是有可能携手一起的,不是么?
认识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家卖冰橱的,所以我很冷*误*。说实在,早上遇到吉安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这么热血,我只记得我答了我只是一介良民说不上热血只是来行街之了的话。事实上,我真的是这样想的。虽然我不狂热,但是我关心我手中一票的重量,我希望我的一票是足以让候选人重视,而不是沦为选委会操弄的棋子。是怎么听怎么卑微没错,但当人民如果要一而再,再而三低声下气,得不到回应,会愤怒,我想是正常的。
在被罵之前,首先我得承認我是標題黨員。是這樣的,前陣子在網絡上,看到有人揪去聽聽看台灣的同志出版社(基本書坊)的社長(邵祺邁先生)暢談當地同志運動發展的二三事。想說有個素未見面的blogger也曾經在這家出版社出過書,所以便去問問看(其實是想要盧他現身,是的我很八卦)。結果抵達Jalan Panggung的時候(是說Moontree house的所在也太隱秘其實是我眼睛長錯地方),在這條一百米不到的街道上我還時花了五分多鐘的時間找這家café(我竟然還到在六號門牌和月樹在底層的招牌前翻開相關通告找地址)。
辦公室裡今日一如往常地繁忙。沒有人有空,或大家都假裝沒空,甚至大家可能就忽略了其他同事今天怎麼了。在把今天預計中要做完的事情都給辦妥後,她就開始收拾散落滿桌的紙張。可是這一整天下來,心裡在念著的仍然是等下就會見到的人。可是掛念歸掛念,可是一方面卻不能不擔心精神飽受困擾的他會不會又突然發作。
不想用世贸大厦作为这次电影观后感标题的原因,是因为故事的主线和WTC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直接放一个更为切题的标题。没有很大的关系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别的大楼坍塌也是同样的。原因是因为故事的主角,不在那两栋大楼,而是在那两位生还者。所以,我个人认为电影取名为世贸大厦是为了噱头,就只是这样。唯一那几幕算是切题的,大概就是事发后目击者的那种惊讶的表情。
有没有试过一脚把一大堆蚂蚁踩死,这就是我刚看完的一部电影(中译:强战世纪?)带给我的感觉。先不论电影是不是合乎逻辑,不过,如果这部电影要带出的讯息是和平的可贵的话,我想它也已经成功了。当看见一大班人被屠杀的时候,在惊悚的同时,心里也有那么一点点的悲哀。难道一向称霸地球的人类如此不堪一击?非常可悲的是,人类目前可谓无电源无法生存,因为这样一切都被迫停顿,这不是可悲是什么?
再者,当Ray(Tom Cruise饰)带着他的儿女驱车逃难的时候,无论人类社会如何文明,如何先进,还是会在这种时刻曝露出只顾自己的劣根性。人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安危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这比被外星人侵略更加悲哀。当然,我们可以很乐观的说,这只是电影内的情节。但是如果很不幸,我国被人侵略,那么同样的情节会不会从荧幕搬到现实,而我们不再是观众,而是演员?当然,没有人希望战争的发生,无论是“合法”还是“野蛮”的(在我来看,无论理由多么富丽堂皇,战争还是发生了,所谓“救难”只是那些高官为了预防自己失眠的理由),也就是这样,才会产生如此的故事来提醒我们事事以和为贵。(仅此哀悼前几天伦敦被恐怖袭击受害的人士)
当然,我也稍有提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当然,这些并不重要,反正一部电影开拍的目的只是为了传达一些讯息,还有提供我们娱乐的一个管道。第一个不合理的当然是整个故事的主线情节,有什么理由外星人在人类出现前就打算毁灭人类的文明世界?再者,我不明白为什么人类文明那么让它们妒忌(前几天的袭击很明显告诉大家,人类的所谓文明也不过如此而已)。最后,男主角Ray的儿子Robbie也未免太大命了一点吧,明明是一片火海,却看起来毫发无伤……怎么搞的!?
連鎖咖啡店。
這裡販賣的,從來不是氣質,只有一個限時的方便。捧著書的讀者已是稀有之極的奇觀,更多的是比如剛出去就地吐痰的阿炳。當你以為那邊一群女孩抱著一本厚厚的小說,已算是難得的文藝少女時,殊不知轉個頭就原形畢露了。下一刻這群人就一邊從背包裡找出了輕巧的小相機,一邊四處在這採光充足的咖啡店裡找尋著最合心意的光線與景物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