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從小白家回家路上,聽到電臺DJ用很感性的聲音念一則故事。雖然我沒有從頭開始聽起,但是聽了兩三句卻有種熟悉的感覺。這種故作矯情的故事,不用說肯定是從網絡上找來的。想一想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應該沒十五年都有超過十年吧。有時候真得不得不同意,電臺節目真的越來越容易做了。這位DJ算是很客氣了,更多時候聽到的就是一則社交網站留言就能做一小時的叩應也真是夠了。
本來過去的一個月,我有在想今年是不是來點別的。我雖然不是Huffington Post和香港主場新聞的忠實讀者,但是我有在想是不是可以弄一個馬來西亞中文版的Project。後來是發現反應不是很熱烈,而我也不可能分心把屬於自己的時間空出來做兩件事情。經過了一番前思後想後,在二選一的狀況下我決定再度跳坑。不過考慮到去年的戰績慘烈,所以今年的難度下修到三十三個星期就是。
如果想要成爲(半調子)哲學家,其實也不一定要先去進修什麼的。把跑步養成習慣,與人交談時就有心得可以侃侃而談了。這些心得,聽起來有時候也頗像是富有哲理的。只是凡人如我們,大概不會一邊說一邊搬出大條道理來。不然市面上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出書,述說自己從跑步領悟了什麼事情(我書架上就有好基本)。對不明白的人來說,這些人大概就是極度自命不凡的討厭鬼。
不知不覺,距離上一篇已經快要三個星期了罷。自從去年決定了跳坑以來,這裏一直持續有新文章發佈。這次的停頓,主要是新年到了要休息一陣。現在也該是時候回來繼續寫了,不然積累了一堆事情不寫有點不蘇湖。今天要寫的,是新年前趕在下畫前看的一部電影。看完的當下很想寫,可是那陣子在試圖趕着把一部短篇寫完所以留到現在(目前還剩十個章節左右)。
“难怪艾发这么肯定,原来就是他做的,你看看这个。当时策划我父母的死亡车祸是一种例外,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因为什么人的预言而死去的,更不是什么自然发生的车祸。在看看这个,整叠看下来你就了解为什么我们几乎每个学员一考上见习的身份后家里陆续都会出事。”,仍然在浑身发抖的裴达一面翻着资料,一面解释着给我听,“还有你看这里,最近这几个月系统的预测死亡时间的准确度大幅度提升至几乎百发百中的水平,所以我们这些执行者就自然变成了眼中钉。为了降低成本,系统会选择性淘汰一些人,由其他的执行者去消灭……他们……”
“生日快乐!”
被蒙住双眼的凌云志顿时被众人陡然间在他耳边呼喝的那一刹那感到手足无措,本来眼前的黑暗也在一瞬间像是处身于火场整个亮了起来。纵然眼前盖着了一块布,可是突而其来的强光仍然透过了这不算薄的一块小布霸道的占据了他的感光。不知所措的他纵然感到惊喜,可是在那一刹那他还是下意识的转了个头去躲避这道强光。王晓寒先是紧紧的抱了他一下,然后在他发烫的脸颊印上了深深的一吻,最后才慢慢的拆开蒙在他双眼前的那块布条。
虽然不是漫画迷(好啦,如果你把偶尔看多啦A梦和蜡笔小新归类进漫画迷这个类别的话⋯⋯我也不是),但是我好象似乎并没有缺席过这个系列的电影。不过我得承认我完全忘了那三部曲到底说了什么故事,只是记得两堆人一直对立。看完这部前传后,总算再次记起他们双方在追求什么目标。看完这部后,电影中塑造的那种变种人之间那种关系整个开始有点明朗了(翻Wikipedia的时候才惊觉这漫画塑造的世界整个就是大)。
最近心情很是煩躁,常常看着電腦發呆,明明是一堆事情燒到屁股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今天趁着跟表弟到銀行辦點手續,就繞到了市區的電影院看了這部等了還蠻久的《Flight》。是說Denzel Washington算起來連續幾年上映的電影,都跟公共交通有關。若這是個巧合,這也太過像是電影情節,是說下一部會是船難或……重新拍攝《Speed》系列麼*無誤*?知道這部電影,其實要拜預告片所賜,雖然有在暗示空難不是主要的劇碼,可我真的沒想到空難只有開頭可能才不到一小時的戲而已。
本来是不打算发的(在纳闷着自己什么时候懂很多了?是自己手快打错?!*远目*),可是在经过多翻考虑后(其实是因为刚过去的那一课很有趣到不得不blog的关系),还是决定blog出来了。想必经过前几天的那篇blog,大概已经有一些人知道我去参加摄影黄昏班了吧,所以我会在这里不定期po一些相关的笔记当作记录。首先必须声明,小弟只是初哥菜鸟一只,有错是大概难免的,希望各路大师如见有错,大大力踩下来指点,小弟在这里先感动到痛哭流涕一番。基本上这系列的文章会干一点,所以不要要求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没兴趣者不要轻易尝试点击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