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去翻了這小說什麼時候開檔的,原來不知不覺這樣就過了快兩年了。故事從2011年12月12日開始,一直寫到今天發佈完畢老實說個人是意外的。還記得當年開始構思的時候,某電玩大作正在炒作人氣。也就是這樣,我也順道重溫了這系列電玩的背景故事。說起來這故事,其實說穿了也就是個很典型的天使對抗魔鬼的故事。不過既然要寫了,當時就像說不如從這裡出發但是不要走純粹的善對抗純粹的惡這樣。
有时候觉得人类是最擅长自寻烦恼的一种生物,这是我上人寿保险课(好像是精算学的一门)到目前的最大感想。昨天我们上课学会了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生存几率,我好怕有一天我见到人我会问他:“你多少岁了,又没有做身体检查,然后最近有什么比较大型的计划?要不要我帮你算算你的生存几率是多少?”。不好笑,但是这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学怎么算人家的生存死亡几率的原因。就算我们自己不学会怎么算,保险公司那方也会自己静鸡鸡自己算了不告诉你,如果你的生存几率太低,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你的保单,嘿嘿。
天,算起来我真的错过了很多想要看的电影!结果终于安排到时间的时候竟然看了这么一部⋯⋯好吧,电影其实拍得不坏,问题主要出在剧本真的写得很糟糕,能拍成这样真的我已经觉得很钦佩了。这部电影就是Jake Gyllenhaal主演的Source Code,虽然叫source code,但是跟coder写的电脑程序源代码完全没有关系。
如果这部电影真的用上这篇文章的名字来做译名的话,相信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感会大打折扣。期待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在期待Christian Bale,或者Michael Caine/Morgan Freeman,甚至是前阵子才辞世的Heath Ladger或者亚洲观众万众瞩目的陈先生,而是导演Christopher Nolan到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故事。回顾三年前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真的有点遗憾为什么当时自己不再详细点说明我有多么喜欢导演的叙事风格。
无惊无险,又到了四月。当然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月最多也不过意味着第二季度的开端。不过在个人而言,或许对我父母亲来说(有吗?)有异于其他人的意义。說穿了今天其实就是本人的生日啦,除了我和家人外实在没什么特别的意义。跟往年一样,今天没有特别安排怎么庆祝。写这篇文章的当儿,本人很鲁蛇地刚刚下班在小贩中心找对面小白(谁?)吹水吃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