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啦,至少最近的上一次我应该是看了Hitch,嘿嘿。才刚在星期天在电台上说我不看喜剧,可是这次我却破例去看了这部(500) days of summer。主要会捧场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看到twitter上有人热情推荐,另外据说这部电影只会上映大概两个星期,所以也间接引起了本少爷的好奇心。应该从何说起呢,应该说这是个很仆街的故事(好啦,用字这么粗俗,明年又不能用这篇报名了,呵)。
这次上电台并没有事先宣扬,所以知道我会上电台的人数应该不会超过10人(我是之从我口中知道的)。和之前上电台的经验相比,这次应该算好玩很多了。其实在答应上节目前有点小挣扎,其一是当天是中秋呢,其二是因为吉安是教电影的,而我这次上电台的身份是入围者。担心的倒不是被刁难(基本上没什么好刁难的,我根本就是门外汉,怕什么),而是我怕说出来的东西会很可笑。
说的是构图,其实前几个星期为了要交一些过去拍过的照片给老师看的时候,发觉自己的照片普遍出现的问题是——照片要不是拍得太杂乱,就是拍得太平面,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重点,那么要从这么多很平淡的照片选出一些能看的几率几乎等同于碰到彩票jackpot。这批照片是还没有从老师那边拿回来,所以我还不知道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什么毛病。当然,说完了构图,实际上我的测光基本上还是很不稳定(好啦,我有一个常在放空的脑袋)
本来是前几天就应该post的,可是见鬼的在这个星期的长假我竟然挖不到时间来慢慢煲这段观后感(不要再说我写影评了,感恩)。话说星期三当天,因为很久没享受用超级廉价的价钱看电影所以趁着长假死都要仆着去。本来是打算一次过来两部,可是却配不到适合的时段(本来还想再挑战东邪西毒的),只好在百般无聊下选择了这在我的list内排比较后面的The Gamer。
说真的,测光这一部分还真的是个易学难精的……应该说光是学也很伤脑筋的一个topic。基本上要学好测光,首要先决是要多拍才能看到分别,而我很懒这一点正好点出我很难会有可能进步,呵*脸红*。至于色温和白平衡(White Balance)这一方面,其实也没有所谓的正确与否,当然如果整个色温的控制趋向暴走Mode的话还是很吓人的。
今天是户外摄影教学第二堂,地点是设在风光很明媚的湖滨公园(我虽然在巴生谷活了23个年头,可是这好像是第一还是第二次来*眺望*)。由于上星期发现自己大懵一直把LCD调得过亮而不自知,在调回正常的亮度后总算过曝的张数呈exponential的幅度下降,只是因为本身用的相机LCD前有一块screen protector减弱透光度的关系,所以很多照片都是回到家看到电脑上的成象才真正的放心下来。在继续po图之前,还是得说一声次篇爆多图,请多包涵。
本来昨天就要看的,可是时间凑不到所以就选在今天去观赏这部电影。算起来这算是我第一次买票看他执导的电影(之前看的都是小箱子内重播的),也第一次在大荧幕领教了他偏黑色的题材。本片是中法合资的一部电影,所以整部电影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港星,还有两张外国脸孔。这是一部很专注的电影,因为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太多的支线,一路到底都是铺陈一个复仇的故事。是的,这部电影就是杜琪峰导演的《复仇》。
在学过曝光后(容我过了本星期的课再一次过发上来),在星期四吧,就很突兀的收到摄影人发来的短讯说今天六点钟有外拍。当时我一整个人愣了好一阵子,六点?那我是不是要分身还是什么的,那我要去狗狗的训练课程还是上外拍?结果在经过考虑后,决定了去外拍,毕竟学费是我掏腰包的(是的,我妈那只狗的狗狗训练课程不是我买单的)。这次的拍摄其实基本上还是算很失败的,主要的失败点还是在曝光这一部分,后来检查才发现我把相机的LCD亮度弄太亮Preview的时候没办法发觉到照片都是under-exposed的*撞墙*。首先得声明,这篇是图片帖,请慎按……
最近很流行说“咖”这个字,无论是ABCD咖、咖啡、网咖、咖佬、咖妹、咖(念ga1)喱、大小咖还是别的什么咖,甚至电台也开了一个专说B咖应该怎么过生活的节目。所以为了证明我是追赶上潮流的宅男(一个会突然去爬树玩flying fox的宅男?),我也要用标题的那句话来形容这友人说完全是B咖级(B-grade)电影的District 9。基本上我还是很大胆的没有被这句话下到的主要原因是冲着Peter Jackson的关系,虽然在这之前他的Kong很令人惊吓(那是相反的——A咖包装的B咖剧本)。
其实这次要谈的两部电影已经看了很久,会拖到现在才说可得要感谢等下要写的District 9观后感。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标题,其实是从某日朋友问我看完G.I. Joe的观后感时我给的感觉。G.I. Joe的确很像是大男孩会喜欢的电影,有超酷的飞机大炮武器秘密军事设备靓车忍者……慢着,忍者好像有点不是很搭。Anyway,刚才的一整串词汇都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基本上这部电影其实综合各方面来看的话算是这波暑假档表现中上的一部popcorn电影了。
今天要說一個已經很過氣的集玩具活動,這裡說的不是那個膠囊人。不過看標題大家大概也猜到是什麼,其實也不過就是陪伴我一起長大的哆啦A夢小叮噹啦啦啦(哪裡有自己破自己哏的)。其實我算是頗早收集完畢的,但是因為剛好一直擠不出時間來寫,所以就一直拖到快沒東西寫的現在才放出來。話說透過這個油站便利店推出的活動,我算是第一次見識瘋狂的人們是怎樣來玩收集玩具這樣的遊戲。說起來我跟我妹真的不得不甘拜下風,肅然起敬這樣。
本來不是很想寫這篇,但是想想下這部片子可能會拍成一個系列(原著為總計四本的Caster Chronicles),也或許下一部出了我會鬼推神磨去看,就寫了。其實電影早在星期一就看了,就是拿上次Life of Pi時院方賠償的Complimentary pass去看的。其實原本是要拿去看Cloud Atlas、Lincoln或Flight的其中一部,誰知道這該死的小電影院卻只播爛片。於是,選來選去,還是趕在過期前看了這部Beautiful Creatures。
拟标题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几个词如果随便调一下会产生非常戏剧化的效果,比如说“扎扎跳的左眼皮人生”、“左眼皮人生的扎扎跳”、“人生的扎扎跳左眼皮”、“人生的左眼皮扎扎跳”等等。不过和最后选定的一样,都是很不makes sense的几组词汇串起来的废话。左眼皮其实扎扎跳了好几个星期,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宅男的悲哀就是在这种时候没有人可以抱只能拥着扎扎跳的左眼皮入眠)的时候分外踊跃。
经过这次旅行的经验后,以后出门旅行真的要多加注意了。像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回到巴生谷后还没踏进家门就先要踏进诊所了。虽然很多地方没办法去到,但是好在大家的感情的确是比之前要好了,意外收获,可能就是认识多一个朋友吧,嘿嘿。还好本来也没打算能够在市区绕很久的,不然单是交通上花的时间和金钱恐怕加上脚趾头也算不清。因为没有事先约定,所以并没有机会和网上认识的槟城网友见上面,除了Emily,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我同行的朋友们似乎爱Emily爱到发疯了,不错嘛,如果在台湾没人要我可以帮你介绍几个尚算不错的男/女朋友(如果你也爱女生的话)。
履歷真的是一份應該隨時更新的東西,不然臨時要死一份出來是很可怕的事請。當然在投入一份工作的時候,安逸的環境會讓人提不起勁來修改。沒有定期更新習慣的話,那最大的噩夢大概就是無法隨時提供更新版本的履歷。本人寫得如此有血有淚,那自然是剛剛自己親身經歷過啊。本來預計會花幾天完成的事情,上星期本人在一兩天內全部更新完畢。這不是吹噓自己突然間怎麼變得如此高效率的文章,這一切都是有緣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