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關於自己的文章,所以這次寫寫生活裡發生的事情——我終於有部完全屬於自己的車了。好吧在貸款結束之前,車子都還是銀行所有的。可是相比之下,之前開的幾部車雖然都是我在開比較多,但名義上就不是我的(就算其中一部是我有份供款)。但是這次是第一次徹頭徹尾跑完幾乎所有過程,所以大概應該要好好記錄一番。
相較於上次(畢竟是首投),這次整個人冷感很多。畢竟怎麼說前民聯(喵的就是不經激我就是要叫他們前民聯不要叫希聯你吹咩)崛起到現在都十年了,但感覺都像還在互扯後腿。這次一場大選,不說內舉候選人的風風雨雨(有時候認識對的人會聽到一大堆阿里不達的故事),光是提名日就讓人搖頭不已了。喵的自己被DQ還霸王硬上弓搞人家小朋友候選人是怎樣啦,選民是這樣給你糊弄的嗎?
新年才過不久,生活就發生一些重大變故。在還沒反應過來之前,農曆新年也就到了。或許是為了讓自己對事情麻木,所以事情發生後,我一直都在上班下班打機健身睡覺偶爾看看書這幾件事情打轉。可是讓自己栓得這麼緊,時間就會很快過,於是一轉眼一年就過了四分一了。嗯,四月了,又是個生日的月份。
一直到今天早上為止,除了這幾天上班要刮停車卡之外,說真的對於新年的到來我的反應也只有個「哦」字。這篇文章我從元旦日開著放到今天,一直不懂怎樣下筆。去年頭放著想寫四篇對於前年一些時事的感想,最終也只是寫了兩篇(第一篇、第二篇,和第三篇draft寫了但覺得詞不達意)。一直到發現今天再不寫,就會很奇怪所以打算斷斷續續紀錄一下我的2017年好了。
他打開了電腦裡搜集寫作材料的資料夾,那是很多年前為了一篇未完成的故事準備到一半的。故事的主角,是個晚年為了公眾利益發聲不惜得罪政府的人。若還要說起著老人家早年從軍時的英雄事蹟,從蒐集到的資料來看說上個一頭半個月可能還說不盡。可這麼偉大的一個人,到老卻死得沒人知曉。要不是這兩天有新聞出來指證說死因不單純,大家可能早就淡忘了這個人。
記憶如果永遠停留在最美好的畫面,那是一樁美事。今年的部落格祭,在剛過去的星期六落幕。這一兩個月的正式籌備,可說是障礙處處。中間耗時最久的,大概就是場地的部分。不知道為什麼,這天彷彿是什麼神秘的黃道吉日,問過幾個地方都吃了閉門羹。結果光是確定地點,就把我們五人忙得焦頭爛額。如果要為這次出席人數再創新低,找一個原因的話,我想太遲確定地點是最大的致命傷。
是個清晨,一個天空飄著綿綿細雨的清晨。
從輕快鐵看出去,那面玻璃窗佈滿了一滴滴的水珠。外頭的景色,亦隨列車的行進快速移動。呆坐在裡頭望出去,就好像看著一副永遠轉不回起點的走馬燈一樣。那是個週末的早晨,穿正裝上班的人本來就不多。也不懂是不是剛剛的那一場大雨,在列車裡感覺搭車的人好像太少了一些。乘客數量不多,於是乎大家都坐得很鬆散。對比起平日的熙熙攘攘,今天似乎不見多少人站立。
六十一分鐘
他看著手上的懷錶,中間大大寫著六十一,秒針則慢慢地順時鐘轉動。中間數字跳到六十的當兒,周遭的一切全部突然像是著了魔般陷入停頓。他抓緊這六十分鐘的機會,再一次不費吹灰之力打開了公司的老闆辦公室。這熟練的程度,也拜這幾個月日復一日的練習所賜。從一開始在這魔幻一小時偷取老闆的鑰匙打模,然後就是不斷練習怎麼快速潛入公司。現在可以五分鐘內抵達保險箱,可是點點滴滴慢慢在這第二十五個小時練熟的。
「滾,我永遠不要再看到你!」,捶門聲跟咆哮聲很是熟悉,但到要趕出門這是第一次。
你靜靜地坐在一個陌生的快餐店裡。
這幾天Émilee在揪guestblogging,所以我在想揪人跳坑的我是不是也要來響應一下當作支持。可是道人家家作文,這學問實在也真大。寫得好又怕功高震主,寫得壞又會砸自己招牌。所以若要應對得宜,我會寧願寫得比人家精彩逼死他這中間應是有很多東西可以考究。所以爲了讓大家準備好去人家家反客爲主客串一下,且容小弟我唬爛瞎掰跟大家一起討論一個所以然出來好讓大家在人家家撒尿愉快。啊,說得我都背後快有道光惹快臉紅了。
因为电讯公司促销的关系,所以本来已经没sub-line的老豆有机会开一个给我了。同样是因为懒惰的关系,所以选了一个颇多重复号的号码。只是当时有个号码是有连续五条六的,但我目前的号码只有三个七已经给老妈子取笑所以决定不要很多“碌”的号码。不是迷信还是什么的,而粤语那么多六很难听啦。
到了我预付过期前一天,我通知了全部朋友我的新号码。有趣的是可能因为好久没联系吧,有些已经换号码了,也有些因为不见电话把我的号码也连带弄丢了。看来大家也是时候约个时间聚聚。不然有一天大家可能真的变陌路。
呵呵,这次是第一次用电话GPRS写Blog,手好酸!
見面,從曾幾何時的滿心期待,到如今已然悄然變成必然發生的例行公事。看電影,從以前黏嗒嗒分也分不開,到現在之間的距離已經堪比大象步道。想當初愛得如此掏心掏肺,愛得那麼狠心扯開在懷裡緊抱住自己的那個他,為的只不過就是要騰出一個空間。結果萬萬沒有想到,才過了才沒多少日子,當所有的熱情都淡下來以後,一切又再度靜如止水。世事之難料,從此可見。
如果說沒有從電影嗅出企圖心的話,那一定是假的。上一次出擊,一舉打破本地電影票房紀錄(後來去年Polis Evo刷新紀錄)這次大家都在期待青元導演這次會端出什麼菜交出什麼作品來。電影看完我只能說,導演他是個聰明人。無論他在題材上有沒有自主權但這次很明顯就是瞄著票房而來。從故事角色們之間交談用的語言,到喚起上一輩集體回憶的足球記憶,實在是很難叫人不聯想到製作方是想要觸及更廣大的觀眾。
『大家好,我是月•戾坎拓普,大家可以叫我小月。我之前是住在城裡,請多指教。』
人格的塑造,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有點像是很漫長的接力賽。拿起第一棒的父母親,是一個人打從娘胎開始接觸得最多的人。是以言行,自然就以他們為標準。過後就越來越多人走入了生活之時,接棒負起責任的,就換成了老師。當老師功成身退,同樣一根棒子就傳了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