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每看电影,一来就来个很重咸的动作片(显示gag很烂)。很咸的其实只有片名,整部电影看完下来不止不显湿,看完后甚至整个confused到极点。紊乱其实不是因为剧情,纯粹是可能是因为这是间谍片,所以里面的人物不停地转换立场。看完了整部电影老实说是知道每个人效忠的对象到底是什么,只是背后的动机却完全令人抓不着头脑。这是我很少数早早就去看的电影,所以spoiler alert。
咦?什么时候不加糖了?看着自己不假思索拿起身旁热腾腾的咖啡就喝了一口的同事,一面还在慢条斯理地搅着加了好几包糖的咖啡,一面惊奇地问道。瞪了他一眼,也暗自想着喜欢甜腻腻咖啡的那个人怎么突然间转性了,而且这种转变,来得似乎也太不着痕迹。今天天气出奇的晴朗,过去的几天老天似乎感应到了一些什么莫名的冤情,雨一直下个不停,让身处异乡的工作的游子,心情一直提不起劲来。看了看时间,搭个飞机也要好几个小时才抵达的地方,同样的书桌上,大概也放着同一杯霸道地弥漫着香气的咖啡。
前两年我有去过槟城走走顺便探望个曾经一起去柬埔寨背包的朋友(天,那篇游记确定泡汤了),事隔多年她终于投身了新闻业。那几乎就是我们在背包后第一次面对面见面吃个晚餐,想当然尔经过了那么多年不见话题大概不会断。吃到半途有个卖报纸的安哥走过,然后我朋友就有点神经兮兮的在看是什么报,知道是另一家报社的报纸后整个呈现心痒痒的表情,刚好是遇到我还没看到隔天的新闻,所以我就买了顺便借给她们看(她当时带着同事)别家报社的头条和内容是什么。
送礼本来就已经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加上现代人衣食充足,使得这门学问更显高深。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神台上的物事,所以关于送礼,个人纯粹是觉得礼物送出去是一份心意(除非我很讨厌对方送一只死青蛙,那就另当别论)。可是从我身边的例子看来,送礼收礼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或是在我根本没有察觉,甚至是可能在我不愿相信之下),有了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定义。
如果你不是通过feed reader(比如说live bookmark/google reader等等的feed reader) 来看这个blog的话,那么你应该会发觉我的blog其实留言数不高。而我自己也很少在别人的地盘留言,是为什么呢?而且有这种困扰的blogger不少,我想也应该不止我的blog有这个问题。一半的原因是因为要回去追踪很麻烦,而来有时候该blog需要我先注册才能够留言有点麻烦。不过如果是因为追踪的问题,firefox的用户可以申请一个cocomment账号,然后安装cocomment的插件让追踪留言变得更自动化。详细的我就不多说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相关的教程。
前幾天小妹邀請我去她學校聽聽她老師講解教育大藍圖的事請,結果回到家大失所望。失望在於堂堂一位法學博士,提出來的論點甚至解讀的角度似乎都有點偏差。不過說是沒有收穫這倒又是未必,因爲其實本人也沒什麼機會去翻閱整個初步報告(Preliminary Report),所以其實並不瞭解。可是就講座裏介紹的部分,其實還是有好大一部分倒是讓我很驚訝的。驚訝的點不止在於其內容,還有就是一些用詞上的不嚴謹以及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