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整个气势弱掉~),六年级检定考试的时候(好吧,阅读率直线下跌了),因为当时全校的老师几乎都被丢到别的学校去监考了,剩下的只有我们为曾接触过的下午班主任(当时我念早班)。不过重点不是这个(duh~),而是在我们每每考完一张试卷出来后开始互相忧心忡忡比较着答案时,这下午班主任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不用耿耿于怀,既然已经付出了努力,其他的就交给老天爷吧之类的话。这种超然的应试态度基本上或多或少还是影响了我日后对考试的态度(虽然我们班本来就在检定考试前也玩得很疯就是~)。
距离上次看电影竟然已经过了快三星期(换句话说,我开始研究生的身份已经有三星期的事情了),今天趁着手上东西还在进度中偷闲赶去了看一场电影(代价是要仍然要把东西给做好)。不知不觉The Taking of Pelham 123已经是去年的电影了,正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我还一直以为这是今年的电影呢~会连到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同样是说列车的故事,不过分别在于Unstoppable是说地面上列车的故事,而Pelham 123是地下铁的故事。更巧合的自然是两部片都由Denzel Washington主演,不过这次拍档不是人称肥尊的John Travolta,而是船长Chris Pine。
生活仍然不急不缓地过,我还是在用很缓慢的速度适应着理应会越来越忙碌的研究生生活。不过比我慢的还有大学方面,是说已经注册了两个星期,我桌面上的电脑仍然是隐形中,但愿我早日长出慧根能够看到那隐形的电脑(是说该死的outlook web interface也太难用,而自己也不想去买entourage)。至于supervisor那边,至少在我这边还没有背着他去打小人的打算,所以这阶段应该解读为还好(文风偏露骨,不喜勿入)。
毕业快三年了,在工作的两年里面,很惭愧的回想起是会发现自己很爱觉得自己是专业的。当然前提如果自己真的是很好的话就没问题,但是万一不是的时候,最坏的不是沦为笑柄(其实如果我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大概成立),而是身边的人都被你弄到认为你真的是专业那真的很糟糕,呵。好吧,现在总算失业了(大概半年多这样),换了另一个身份,既有的mind-set也大概要随着这变化而抹掉。
长这么大大概也是时候学学怎么煮东西了,总不能餐餐煎蛋公仔面白饭捞酱油吧。可是同时间却又不想毒害全家那怎么办?那就只好等父母亲都不在家剩我一个(偶尔还有我妹客串当白老鼠)的时候在我妈的厨房玩乐实验好了。经过几次的实验后,其实得出的结论是──味觉不敏感的人不适合下厨,就算是煮给自己吃好了,呵。(接下来爆多图)
其实跟外国人介绍马来西亚是件太有趣的事情,尤其是国内乱象层出不穷更是能够让人介绍得绘声绘影。前几年我第一次背包去了柬埔寨的时候,当地的小孩见到旅客都会问是从那里来的,几乎是媲美电脑辞典,在说出国家后就有人马上答出国家首府是什么地方。对于马来西亚来的我们,他们还加了一句──有很高的twin tower哦。是啦,是个外国人设计,好像也是外国人建造,楼下的购物商场也是人家经营的,值得骄傲自豪厚?
是说,这是一部独立电影吗,如果是整个故事的完整性也未免太强了一点(整个就是stereotyping到极点)。自己还满喜欢这样的故事,不会故作煽情(天哪,想到了那部香港的岁月神偷),平平淡淡描述两父子在父亲最后剩下的一丁点日子的故事。电影内虽然没有人大鸣大放大哭大笑到处拥抱到处乱吻更加没有港式的“金句”连串,可是从他们很压抑的表现还是让人感受到浓到化不开的爱。(Spoiler Alert,不过我觉得就算spoil了故事整个还是非常值得看的,我其实也是知道故事再说什么后才进去看的)
说实在故事很俗,但是总算有纹有路(脑中浮现最近重看N年前超烂的十面埋伏),感觉也有点飘逸的感觉。总算等到一部武侠电影是没有千百人站在一个广场上一整片的颜色,或者是一整片红红绿绿的花草树木,而是真的在讲述主角的心路历程了。苏照彬的《剑雨》拍得的确不错,当然不是完美,但是及格的确有余。其实武侠电影真的可以很有趣的不是吗,可是可不可以不要把很烂的十月围城叶问这等排进这个类目?
今天要介绍一个游戏,简单到我只是跟我妈说了一次,她就弄明白个中奥妙的游戏。这游戏主办人虽然说得清清楚楚,也不能说隐藏,就如果未经过深思(很可惜,好像没有人肯这么做),背后的数字流通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为了不要替某公司打广告(我个人认为他们赚取暴利),所以我用很多的metaphor来形容这个游戏。假设现在有甲乙丙三方,事实上游戏之需要至少三个人就能开玩了(甚至在甲非常desperate的状态下,甲也可以分饰乙丙或丁等)。假设甲是庄家,乙丙(或其他人)都认识甲但却互相不认识,为参与者。
因为今天(写这篇东西的时候,还没过十二点)是假日,所以就不一大清早起身(我难得可以睡得迟迟……平时六点多七点就要起身去上十点钟的课,因为我这边的交通系统是在差到顶不顺,所以要早点出发避开车龙)。本来想到又是一个平凡的一个不平凡日子(因为是我的生日,虽然已经过了还是要强调一下),却意外的发觉家里的气氛的不寻常。虽然老豆是去了工作,但是家里的老妈子却在忙着准备午餐,而且看分量也还蛮多的。是谁回来呢?我明明很清楚说过不想做什么生日会啊?
那是個小小的盒子,她好奇地用指關節敲了一下,咚咚聲聽起來像是木製。除了那層經歷歲月磨得發亮的黑漆面表層,不見其他任何裝飾,也不見任何多餘雕花。雖然看起來小巧,可不知怎的卻有點沉甸。女兒不解地看著媽媽,似乎在疑惑這到底有啥好支開所有人才能托付。
(more…)前接:第二篇 苏醒
一个星期后,已经康复的青年终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同样的办公室,同样的同事们,却让他隐隐约约感到一丝丝的陌生。可能是因为久没回来吧,他安慰自己道。在走回自己的位子后,他开始翻阅这几个星期公司所做成的生意记录档案。小文说的不错,目前正开始慢慢走向淡季了,上个星期并没有做成一些比较大的生意。
花了大半天时间翻阅文件后,可能是因为午餐时间吧,所以公司内并未见很多人。这是的他开始饿了,于是他自己一个人走出办公室打算步行到不远处的小贩中心解决。在公司和小贩中心之间有一条长长的人行道,在这条长长的人行道上常常看到有流浪汉等待好心的路过人士施舍他们一餐半餐。由于这群流浪汉经常披着破烂的衣服周围走动,所以身上难免有一阵不是很令人开胃的味道。其中一个更是喝道醉醺醺疯疯癫癫地边走边唱猥亵下流的歌,经过的路人无不皱起了眉头。
本來是想好好寫寫整個葬禮的流程,但是發現資料好難找。原本第一篇是想寫藥師這段的,可是找了老半天竟然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後來就退而求次找了破地獄這部份,結果找出來的也不很多。不過幸運的是,倒還是找到本地的道壇發的這個算是喪禮儀式手冊,那我就直接從這裡開始好了。當然我覺得日後還是有可能會陸續有所補充,所以請不要以為我在騙文章數(溫馨提醒:揪跳文在此)……
如果乡音考古的活动从来没有进行过,搞不好10年后你问下一代:“你的乡音是什么啊?”,得到的答案会是:“什么是乡音?能吃的吗?”。其实这篇文章早就在星期五就该写了,只是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要怎么写。还是从一个问题开始下手好了,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籍哪里?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祖籍方言是什么?其实这不关什么那个模糊的所谓一个马来西亚的东西(那个才要问可以吃的吗?),认识自己的祖先是从何而来,跟到了最后你自己在什么地方落脚不一定是相互抵触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