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賴騎駿馬肆意翔遊天際

新闻何价

這個年代新聞何價,我想在這個網絡時代大家心知肚明。可是在午夜夢迴舉手可得的免費新聞,到底影響比以前紙本年代差多少?這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看到的字搞不好多到自己都記不清。加上現在隨身科技的發達,大家都幾乎人手一機,看架勢還以為全民皆記者一樣。當然這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一般人如你我手邊的資源再多卻也不能保證可以寫好一則新聞。要是盡責報導這事情這麼簡單,那麼人家就不用花三五年時間學這個。

報紙現在一份多少錢?

喔,家裡沒報紙嗎?

這事情已經理所當然到了什麼地步?

那你不買報紙,那記者吃西北風會飽嗎?

報紙什麼時候已經淪為時代巨輪的犧牲品了?

或許隨之而來我們大家該問的是,本地的新聞能看嗎?

我接觸的新聞主要使用中文華語為媒介語言,所以從這個角度切入好了。這些年至少從我身邊的人觀察,會發現我們這群人接觸新聞的來源有幾個。有人聽電台的當日新聞評述,有人看某衛星電視的報章新聞評述,有人看無線電視的電視新聞節目(對不起,我實在沒辦法把一個主持人把新聞當成脫口秀來呈現的節目當作是新聞報導),也有人看衛星電視的新聞節目,不過我想為數最多的就是透過網絡看那些充斥著“我們會全力支持某群人你不看會後悔會震驚”的所謂新聞網獲粉絲專頁或⋯⋯其他有的沒的。電視電台的我就不說了,但是網絡上的消息我們在閱讀之餘到底付出了什麼成本?

很多時候是零吧,大概很多人會說。

哎呀新聞網絡上免費的嘛,隔壁老王一邊滑平板電腦一面說。

啊不是有廣告嗎,對面阿花說。

他們某程度都沒錯,看點小廣告,讓社交網站從你瀏覽紀錄挖取喜好紀錄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微不足道的代價。但是這些小廣告,到底可以為這些新聞機構賺取多少錢?我幾乎可以很肯定說肯定不夠,不相信你看看之前馬來西亞局內人才給政府惡意基於我忘了什麼奇怪的理由遭到封鎖才幾天,就受不了營運成本倒閉。他們也不是沒人在看的新聞網站喔,可是就那幾天加上長年積累的龐大成本,那次封鎖就成了那所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感覺駱駝這生物種好累累)

受歡迎的尚且要以這麼近乎屈辱的方式結束,那麼不受歡迎的不是更糟嗎?

所以為了維持人氣,快速生出所謂新聞已經成了現在記者的常態。但是一天之內發生的事情就這麼多,可是網絡是24小時不停歇,總不能每天每小時無限循環兇殺案警方目前還沒頭緒的新聞。於是為了維持人氣維持點擊率,各家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從不斷生出看完了會震驚的所謂新聞,譁眾取寵的小道消息也彷彿從有識之人唾棄的小報攀升到神台上。許多報館為了生存,甚至在新聞的數量上不斷壓榨自己的記者。為了生存,大家都活不下去了,還有人有時間有心機去花時間做偵查式新聞(investigate journalism)嗎?

好在本地報業還沒萎縮到連這個都沒有,至少前陣子某英文報很詳盡報導了孌童癖的社會現象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然後呢?

全世界都在查獨立59年這國土上大家都在縱容的貪腐,為什麼我們連奮起直追的精神都看不到?

好啦,你要說哎呀有出版准證之類的話。

可是事實上就只是如此嗎?

這兩年剛好接觸了一些關於新聞的影劇,首先是最近剛上映《導火新聞線》電影版和它的前身電視劇,以及頒獎典禮最佳影片《Spotlight》。先說西片,緣起要歸功於個人最愛的John Oliver。在他的新聞節目裡,他總是提出了一些讓我很多時間想很久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這一兩個月他說美國新聞業近況的事情,也就是上面一堆字海要說的但我又還未曾想透的事。

Spotlight整個故事看完下來,能說的就是舉重若輕。當然這種形容詞,得要有個相對才看得出對比。不過對比在接下來談導火新聞線的時候才做,現在先說說故事。如果你要我用一個詞概括這部電影,我只能說是——遺憾。電影的高明之處,是透過很長的篇幅鋪陳了調查經過後,才在最後的關鍵時刻讓人看到了主角的遺憾。至於故事的結構,其實也說不上多驚世駭俗,該有的衝突一個不少,該有的高潮點也很叫人揪心,但是更多時候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故事情節在用著不疾不徐的節奏慢慢推進。

電影散場,出字幕,沒有特別引用什麼名人的經典語錄,純粹只是說神職人員褻瀆小孩的事哪裡發生,那些人下場如何。

當然角色會對事情表達憤怒,會有人發表不滿看法,但是整部戲看下來沒有過多的說教。

可是看完了我還是為了社會上有這樣的事情感到不解,心生心痛心寒甚至憤怒。

這是部群戲,除了過氣Batman漂亮女記者外,我發現有驚喜的主要演員竟然是Mark Ruffalo。看過他的次數不多,我甚至也沒看復仇者聯盟,但是每次在電影看到他形象角色都差不多(暂时记得的是Begin Again和Now You See Me系列,我的妈续集整个蠢到我想喊回水)。这次虽然其实差不多少,但是至少看得出在角色的塑造上有看到一点不同,而且神韵上有点像本人。话说回来,主要比较有戏的演员后来跟真人对照发现选角上可以感受到巧思(Sabretooth饰演报社负责人也太强我也是后来看海报才发现是他)。

然后转到最近上映的导火新闻线,首先要说的是达叔麻烦把眼泪还给我。

观音一出来就领便当了哭哭。

庄先生你拿正牌叫方凝Square是哪招!

会入场主要还是因为电视剧端出了现在大台几乎荡然无存的诚意。电影版就恰好看准了这一点,而且还几乎集齐所有台前幕后的原班人马(潘漫红还真的为电影策划剧本了),光是为粉丝卖大包诚意就值得一赞。可是排除了演员,回到故事上去……

电影结尾也太……电影。

不得不说故事主轴是好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孰真孰假真的不重要。至于整个呈现的节奏,故事格局的营造也是大家看了会有所共鸣的(点击率低头族懒人包甚至是耸动的内容)。我不知道这些编剧是不是第一次写电影剧本,但是电影在很好的故事中间塞入了说教加入了批判感觉拖慢了该有的快节奏。要怎么形容呢,就好比一个轻盈的小女生,你硬要她穿着沉重的华服跑一百米。小女孩年轻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无可否认这些添加的重量是个本来就可以避免的负累。

刚才说到Spotlight举重若轻,这部电影看到的是举不起但又放不下的尴尬。电影情节本身以飞快的速度推进,但是硬要塞入沉重的新闻道德课题。观众在没办法消化之余,编剧也不懂是为了服务观众还是怎样硬穿插几场戏来表达立场。可是救与不救拍于不拍若是个这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这就不是个总是让人陷入两难的道德问题。戏终人散,十个里面到底多少人会会去想这件事情呢?

如果这是唯一的大课题就算了,里面编剧还透过方凝的角度去批判现今嗜血的新闻文化。我知道潘小姐新闻系出身,对新闻这行业有不可磨灭的情意结在。不过你硬要透过电影说教,也要想想后面万人空巷的戏有多格格不入。前面好不容易塑造的写实风,突然间就这样胶化,顿时间我还以为在看预算很大的大台电视剧。当然也不是说不好,但是看完了就会觉得有扼腕的感觉。

不过总的来说,电影诚意有到,角色的刻画也颇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导火若真的要说输了什么,只能说输给了编剧群过于膨胀的野心。

最后的最后,只能说新闻业的前景的确是很叫人沮丧,尤其是本地。虽然把一切赖给过多的限制(无论是现实上或政治上的)很方便,但是还是会希望有朝一日会有人拿出那个担当发表一个叫全国人眼前一亮的新闻。当然一则新闻未必可以马上改变一个社会的惯性,但是至少我们知道报纸还是值得那一块几毛,至少知道媒体还愿意担上和尊敬自己第四权和揭发舞弊的责任。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leave your comment

name is required

email is required

have a blog?

This blog uses scripts to assist and automate comment moderation, and the author of this blog post does not hold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tent of posted comments. Please note that activities such as flaming, ungrounded accusations as well as spamming will not be entertained.

Click to change color sc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