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總是纏着要找人陪他玩魔戒主題的卡片遊戲,在找無人的情況下我近乎變成理所當然的對象。這個遊戲分成九個階段,但我記得的只有關鍵的兩個,那就是第三和第六階段,原因無他,皆因在這兩個階段可以免費治療攤出來的人物。沒想到正在看電影的同時,剛好因為這朋友在身邊,所以看到一半他已經在暗自喋喋不休地數着劇情到了那一步。電影看完了,若劇本是對應遊戲的佈局的話,主要角色們目前現在已經停在了第六步。
剛剛翻了一下社交網站的塗鴉牆,發現了有一篇文章是關於交友的「祕籍」。說來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東西了,同樣的內容(「忠告」?)總會在很多的地方不斷出現,比如說朋友間、勵志書理財書人生課等等。說得一副好像是真理一樣,可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卻發現事情有點蹊蹺。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單純以這種心態交朋友當然可以擠入人生勝利組(咦?)。但是遭遺棄的人又該作何感想,尤其是那個遭遺棄的變成了自己?
倦怠這一詞的順序,很值得考究一番。到底是疲倦導致怠惰,還是懶到了頭進而誤會自己累了?我發現自己隨著年歲增長,智慧卻似乎沒啥長進。至少今年快三十的我,似乎比二十年前的那個傢伙更不認識自己?似乎如果不是外圍的一些因素,有些事情似乎就這樣永遠不見天日。這樣聽起來似乎有點可怕,好像說我白過了對很多人來說大概是半世人的人生。
曾经问过老妈子,如果他再度怀孕,再怀孕过程中发觉肚中怀的是个有缺陷的婴儿,她会不会考虑生出来。她给我的答案很出乎我的预料,她说她不会考虑生下来。我问她不会心疼得咩,她则答道生出来孩子会更辛苦。从我的观点,我以身为父母会很心疼自己的孩子而不会考虑到堕了他。而我却少算了如果孩子生出来后,父母付出的辛苦虽然他们会不计较,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所以他们宁愿自己心疼也不要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
我不敢把自己称为小王子,或者什么公子哥儿之类的,所以勉为其难之下,就自称死仔包好了(明明就是很享受的样子,还在装的死仔包)。没有啦,这次只是要记录一下自己原来也是可以如此频尿。如此频尿,算是我这么大个人以来,第一次,接近天天都在重复又重复,重复又重复,我为K迷着想,还要repeat,再repeat,这旋律才算最强……离题了,刚才说到重复,就是天天都在重复一直上厕所的……不知道应该说是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