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又忘记写功课,还好今天早到学校有点时间可以赶在上课前把它写好。正当疾笔振书之时,老师突然毫无预兆的提早了十分钟进教师。就在内心还没大喊糟糕前,一颗震撼弹在记忆深处又引爆了,啊,上星期已经交代今天还有默写,所以才会早到啊。这次完蛋了,还有一大段的功课还没写完不说,这次的默写肯定完蛋了。结果自然是功课交不及就算了,这默写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还不是吃蛋么?
前几天才帮忙录电台访谈听到Rachel说去年在台下的心情只能以停尸间来形容,可是我去年很老实说是有奢望想拿那个奖(我的文艺梦嘎啊啊啊啊~),加上去年是其中几个很最后颁发的奖项,所以心跳整个快得很吓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任务在身的缘故,所以这一届虽然也没有多不想拿,但是心中还有事情在牵挂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太多心思可以去紧张。况且,老实说我只是看过得奖者的其中一篇旧文,就已经知道得奖无望了。
一直以为绑架片都是文戏,尤其是看过刘若英和林嘉欣主演的绑架后刻板的印象更加深刻。在那部电影里面,虽然刘小姐的广东话极为不灵光,但是看完电影还是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近期看过的另一部以绑架为题材的,应该是陈奕迅和郑秀文的大搜查,但是相较与刚才说的那部,这部的质感倒是变得没那么好了。其实某程度上绑架片跟寻宝片有点相似,只是绑架片是没有藏宝图可以直接把人带到藏宝的地点,这也恰巧就是绑架片有意思的地方——逐步揭开肉票地点的过程。
去年写的很少,少得在报名的时候本来想再度挑战艺文类却落得文章不足的窘境。其实也不是写得很少,应该说是发表的很少,因为前半年都在写一篇长篇的。后来这长篇写写下又停了,所以造成整个高不成低不就不上不下的情况。其实停了一阵子的唱片也是时候在忙完手上一堆东西后继续了,所以这阵子有在刻意逼自己隔几天要写一篇很短的故事上来。故事不见得需要很完整很原创,因为其实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找回写作的感觉,算是个练习吧。
这天的早晨反常的阴暗,老天一大早就飘起了小雨,让这本来应该很美好的星期天早上铺上了一层小小的忧郁。难得今天没上班,想说来喝个咖啡,没想到才踏进咖啡厅里面外头就开始下起了绵密的细雨。虽然本来也是打算在咖啡厅坐会儿,但是随着这场雨,室温开始越来越冷,于是就很莫名地陷入了走又不是,呆着也不是的尴尬局面。说实在,网络上看到的文章都在说什么看着窗外的细雨如什么丝般掉落煞是漂亮什么的,这些人肯定是不怕冷的,明明冷到都快发颤了,那里还有什么心情去赏雨。
吃早餐噜!看着眼前丰富的早餐,有一大碗昨晚就放到电子砂煲里滚一个晚上的白粥,然后有香香的芙蓉蛋,加上半颗咸蛋,算起来可真是个美好的早餐呢,不是么?吃了两三口,好像有点不对劲,啊!好像弄少一人份,糟糕了!于是就赶紧冲到厨房,不过因此好像发现了更多有问题的地方,怎么少了个水杯?那可是他最爱的水杯啊,而且还是我买的生日礼物耶,到底丢到哪里去了?该不会……应该是放在房间没错。
咦?什么时候不加糖了?看着自己不假思索拿起身旁热腾腾的咖啡就喝了一口的同事,一面还在慢条斯理地搅着加了好几包糖的咖啡,一面惊奇地问道。瞪了他一眼,也暗自想着喜欢甜腻腻咖啡的那个人怎么突然间转性了,而且这种转变,来得似乎也太不着痕迹。今天天气出奇的晴朗,过去的几天老天似乎感应到了一些什么莫名的冤情,雨一直下个不停,让身处异乡的工作的游子,心情一直提不起劲来。看了看时间,搭个飞机也要好几个小时才抵达的地方,同样的书桌上,大概也放着同一杯霸道地弥漫着香气的咖啡。
周三晚上九时放映厅一如往常的一片寂静,连踩在地毯上的脚步,也不忍打破在这喧闹都市中,这片难得的平静。面向银幕的那片墙壁挂了两盏暗橙黄色的小灯,微弱的光芒,让人身在其中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但要看清身旁坐的是什么人不免还是得凑近才看得分明。这是一间小小的放映室,只是一个电影爱好者为了在家重温旧片而设,是以室内只有一张表面铺上了浅灰色棉布的两人小沙发。
连续两部都是Joseph Gordon-Levitt担正的电影,我可以开始说我爱他么(咦?)。不过说实在如果不是他,就冲着时空旅行和很牛仔式的枪战(就不是哒哒哒射个不停的那种),我大概不会进场。可是进场却发现整个预告片完全没有提到另一个更无稽的铺陈,如果有的话,我大概会以看喜剧的心态入场。可是终究还是看了,而且半途到了最高潮的时候还是看得毛骨悚然,老实说还是大大的出乎我意料之外(尤其是跟开枪的声效完全无关)。
长期读者(从访客统计看来,大概只是一句讲来爽的事情)大概已经有点麻木了,看来也不该太刻意装嗨就是。是说也没有不高兴也不至于麻木啦,是很高兴没错,但是好像也不需要太过喧哗就是。嗯,在网络上写了也快八年了吧,参与比赛也前前后后五次了,除去第二届自己是筹委,然后第四届全军覆没外,能入围这么多次,能屡次得到筹委们以及评审的青睐由衷感到万幸。
请别觉得意外,有些事情真的是要做过才知道会不会有欲罢不能的现象出现。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昨天说到“荷兰”最著名的土产——“荷兰薯”,经过一连串的介绍后,我发觉到我在间接带旺着Coolsilon Airflight的生意,看来我真的是需要为这个航空公司弄一个官方网页出来了。好了,既然还有人不明白“荷兰薯”为何物,那么我就只好在昨晚的description上再加上一些细节。免得大家以为我在故弄玄虚。
我好像很久没有在更新我的blog了,这段期间除了没有什么在打理我的blog,也没有什么精神去理会周遭的bloggers在做些什么。当然,时间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冷感而停止转动,世界也不会因为我个人的不闻不问而停止转动。套句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话来说的话——不管你是不是喜欢,时间的巨轮还是会推着你走。所以,最近整个大环境变得很happening应该不是什么值得太surprised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部很“好看”的戏电影(什么时代了,又不是看大戏),而且冲着本土制作的名号,身为国人的我们,可以考虑去支持一下。之前的好看两字带上引号,原因每一个镜头,screenshot出来都可以成为一片明信片,可是与此同时,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很大一个缺点,不过这留到待会再谈。刚从bloggers的聚会回来,从钪凯的口中得知(后来也知道钪凯出过专辑),原来他看的时候有八人同时在场也已经蛮多人了,我们进场的时候有五人(包括我们自己,哦,我是跟风渐凉一起去的),不过我们五人也不是最低纪录,有出席者说其中一场只有三人,我晕。其实也应该说说为什么会去看这部电影,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独立制作,不过如此小规模的电影我还真的第一次到电影院去看。
在前往這七年後再度一起出席的演唱會途中,小雨不住回憶著當年第一次見面的情景。在敘述當年的事情之時,還不忘跟旁邊還在開車的他打鬧著。聽到對方過度誇張化自己的行徑的時候,他老實不可氣地搶白說從來沒在搖滾演唱會看到那麼淡定冷靜的一個人呢。哪有人可以在一整夜的演唱會,連叫一聲還會害羞的。
先给一个事前警告,这篇东西很长篇大论,而且内容松散,看前请三思(前面这段文字是我在倒数大概9分钟写的,写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差不多一小时了),不要说我没先行警告你!(以下开始是我一小时内的心路历程,纯粹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只是想把这一刻的我记下来)
20岁前后有什么分别?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我20前倒数的一个小时。仔细想想,这二十个年头来,我到底经历过了什么?我的性格有了什么样的转变?思想上有没有成熟?学到的,看到的有多少?其实这些看起来或听起来不会很重要吧。我想最值得庆幸的是,到了这个年纪,还有这么多亲人陪伴着我长大,以及给我无私的关怀。在这里谢谢他们。除此之外,在踏入二十岁,我也想感谢我的朋友们,在我这么“高调”的情况下仍然不吝于给与我生日的祝福,哈哈哈哈哈。20年了,乍一听似乎好像很久,可是我小时候经历的东西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很多事情才刚刚发生。记得的,除了开心的时刻,也有辛酸、心痛的那一刹那,也有情绪失控,愤怒的火爆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