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小孩失踪案引发出来的舆论实在令人觉得心寒,拋開所有其他的因素,且先看結果,小孩終究還是不見了不是嗎?既然小孩不見了這對父母親已經飽受巨大的心裡壓力,那把指責加諸在他們身上是應該做的事嗎?如果我身邊的朋友跟社會的結構相若,推算起來,這個社會裡指責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幸運的是,這對父母尚算堅強(我先assume沒有前幾年親生父母殺害小女兒的慘劇發生),並沒因此被輿論擊垮。可是這樣一來,會不會使得接下來遇到這樣遭遇的人不敢站出來報案,畢竟小孩走失十之八九都是父母的疏忽?
從新年開始就開始逼着自己脫離撞牆的狀態,回到正常人的作息,回到已經拖沓已久的工作,同時間也繼續把未完成的這部小說給寫完。依照目前的進度,草稿應該會在過年之前全部寫完,檢視完結構沒問題後,就會一篇篇或小改或重寫在缺哏的時候丟出來吊大家胃口。不過這篇要說的,不是預告這部小說的內容,而是主要算是記下我是怎麼把這篇小說給寫出來的,從腦袋裡的概念是怎樣化為一片字海這樣。
比起《悲慘世界》這個更貼近原意的譯名,我更喜歡《孤星淚》這個名字,聽起來比較有詩意。跟朋友約好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光是改期就改了兩次,終於進場看的昨天我竟然在進場前發現了不•見•停•車•卡。所以戲還沒上演,戲外我就已經經歷了很悲慘的境界。這部電影的片名應該是Les Misérables,光是看海報我還以為是什麼驚悚片。沒辦法,誰叫恐怖片大多圍繞小女孩這個主題不放呢?
又是發願又是要求佛陀祖宗們坐蓮花後,佛教“誦經”的儀式也告了一個段落。之前已經說過整個儀式下來,我跟我妹都是在完全摸不着頭腦的狀況下度過,一邊道教儀式是說陰界與陽界好像差不多少,佛教儀式則是說人死後會活在一個很孤獨的空間,會面對很多的陷阱和誘惑,一定要坐上蓮花才能榮登極樂世界。搞到最後,我在想如果死者泉下有知,大概也覺得很困惑,到底是拿着一堆錢好好過活好呢,還是去坐蓮花好。
若宗教和科學是一段光譜的兩個極端,那我一定是站在靠近科學的那一端,畢竟自己是個修電腦科學系的人。對於宗教,個人評價是無論神諭是不是存在,但到了最後傳播神的旨意和訊息的主要都是人類,所以其實傳播人亂講神好像也吹他不漲。或者應該說,訊息傳到了每個人的耳裡,在經過大腦的整理後,出來的解讀因人而異。可能就是這樣,就產生了個源流的宗教,甚至源出同流的各自信徒也有不同的見解相互不承認。
長這麼大都沒收過多少封信件,比較記得的大概就是以前還在學院唸書收到的成績單,還有就是賭場在我満二十一歲時寄了一張禮券要我去學傾家蕩產這等學問。不過還好當年小弟算是半個統計學系的學生,知道其實賭錢跟把錢丟進鹹水海內沒什麼差別。若真的硬要說差別,可能就丟進海里還有DOM一聲,所以這科只能註定不及格這樣。說了這麼多還沒踏入正題,真的很不好意思,其實前面這段只是要鋪陳收到這封信時個人是多麼的嬌羞這樣。
終於等到這個擁抱,一星期來的奔波勞碌,讓他幾乎忘了還有這個可以停泊的港口。雖然不知道這到最後是不是只是個臨時搭建出來的建築,但現時有個等着自己的靠山總是好的。這溫熱的擁抱讓人陡然忘了一整個星期的奔波勞累,緊實得讓人感到心安,溫暖得讓人甘願捨棄一切來交換。只是港口始終只是個港口,沒有船是可以永遠停泊不航行的,正如沒有一個擁抱是可以一直到永遠的。
老實說,上星期我到底在忙什麼,其實一直到現在還是說不上來。真的要說,我只是知道參與了一個喪禮,就這樣。這喪禮是以道教儀式為主,佛教意識為輔,兩家教義主旨都不太一樣,甚至在一些關鍵點上還有點相衝,所以其實我有點在擔心死者若泉下有知是不是會很困惑。個人好歹也是個科學家,所以這些理解什麼的背後意義並沒有太在乎。說實在真的沒有人知道,也沒有證據顯示這些宗教儀式說的死後世界真正存在,所以若冒犯了不好意思。
從一開始的反應冷淡,到最後一刻突然間多了兩個人(咦?)加上家裡突然出了一點事,所以活動就索性延到接下來的星期天,也就是13日。所以如果還在考慮是不是要參加,或者以為自己已然錯過了活動開始的日期,可以繼續報名參與。至於已經報名的棒油們,經過了好幾天的養精蓄銳,我想大家都大概開始找哽了吧?在這裡預祝大家跳坑順利啦,希望到了最後不會只有單數的朋友通過挑戰。
不知不覺在這裡已經寫了快七八年,可是發佈文章的頻率卻越來越低。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死死下也要找個方法繼續寫下去,不然可能撐得過今年就撐不到明年,這可不好。於是,在剛過去的元旦本人心血來潮,想起去年很喜歡的blogger跳坑玩一星期三篇的活動,於是想想自己大概應該可以完成,就開始到大馬部落在某社交網站的群組揪人。揪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可以找一群人互相鞭策,然後跳坑這回事自然要越多人陪死才越有趣不是?老師都說過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開心轉圈圈*~
请容许我今天用这样耸动的标题,容许我用一种神秘的口吻说话,容许我刻意用神经兮兮的语气来写这篇blog。原因是,我并没有要说烟尘弥漫,也并没有继续之前世贸大厦观后感的意思,好了,不卖关子了,今天要说的,就是标题说的那个。至于是什么,因为很多人很避忌的缘故,所以我们姑且让他们继续用toooooooot来代替。至于为什么用tooooooot来作为代名词,这个这样deep的问题我还是留给始作俑者回答比较好,毕竟我只是跟风者,没有解释的义务。而且重点是,大家都tooooooot得很开心,我只是来埋堆罢了。
这次的更新是补上了之前所遗漏的东西,界面上的排版基本上还需要再改,有意见的话欢迎留言。
顺便报告一下库斯龙坛的进度。之前是打算把它blog化,今天刚刚把成品放上网,并把一些我最近觉得很不错的blog post推荐上去。当然我希望酷似龙社区不只是一个推广blog的站点,更多有趣的内容会陆续有来,也欢迎你到那儿推荐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至于酷似龙坛原址将会暂时保留,至于日后要怎么处理那是另一回事了。
今天终于终结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的电影荒了,这次开斋的电影是大概也接近下画的现代魔法童话——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我已经快忘了之前翻阅原著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更不用说最近很少看书,hence很少po文),所以对原著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电影拍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变成越来越成人童话(毕竟长大了,而且如果跟随JK Rowling的步伐从第一部追起的话,也已经到达可以接受人生黑暗面的年纪。
哇咔咔咔,前几个blog不是说了我终于有时间清理我的房间了吗?这就是我终于有时间贴上的海报!只是照片是我破破的K700I摄下的,就有点K咯。(这篇东西是我在flickr写的,有兴趣者也可以试试看。哇哈哈,以后图片可以直接储存在Flickr了,好有趣哦!)
中间两张都是原有的海报,而最左边和最右边则是目前我最喜欢的两张专辑的海报哦!不过他们两个一向来的专辑也很不错的啦。不过他们最新的专辑确实很不错。
说了这么久,其实说穿了我的超级偶像也不过是他们咯(还有张学友叔叔……),说句比较主观的话,歌坛上除了他们几个(还有几个没有list down,一时间说不出这么多),有几个真的能唱的?只可惜,在我众多偶像中,张智成似乎没有尝试过大红大紫的那种感觉。
张智成嘛,其实第一次听他的歌应该不是“声音”,我算是满迟的了,第一次听到他的歌是“不夜城”。当时没记错的话是我在听过Music4nothing这个网络音乐站后跑去逛逛后辗转认识到这首歌的吧。当时我也透过一个创作歌唱比赛认识到现在的SukiMina的。好奇之下就随便下了几首歌来听咯,反正代价只是要看广告罢了。
当时R&B还在大行其道的时候(周杰伦还没出现,那时侯好像是王力宏和陶吉吉的时代),听到了张智成的歌真的确实有点惊艳。因为当时中文歌坛唱R&B的没多少个,唱得好的更加欠奉。说句肉麻的,张智成的歌确实让我有点惊艳的感觉。
只可惜到了现在为止,我还找不到他其中一首早期的单曲,是当时的反盗版运动的主题音乐“有一点冷”。我后来辗转在某站点下载到一小段的片断,目前是我的ringtone咯,呵呵呵。没事怎么唱得那么好听啊,天天掉我瘾,明知Music4nothing的单曲全部绝版了的……
陈奕迅吼,则是在听过明年今日后爱不释手的。不过拥有的第一张专辑是他的精选集。不过之前更早期的比如“幸福摩天轮”,“婚姻的祝福”这些并没有收录其中。基本上很多类型的歌难不倒他的咯,也是很少数把一首歌唱到入心入肺的那种。最右边挂的就是他久休后发的个人专辑海报(无独有偶,张智成的全新个人专辑也是磨了很久,只不过张智成那个case比较无奈),当时最疯狂的时候同一张专辑我一天听个四五次,呵呵呵。而且奇迹是,听了那么多遍,善忘的我还是不记得歌词(大意是知道的),炸到咧。
不要以为我真的有奇遇,天下哪来的那么多奇遇?你以为我是科幻电影的编剧吗?我只是一天下来走路走到脚软加上精神上的疲累所以才会如我朋友所说的语无伦次。最近本地的中文blogospere(blog生态?)很hot那个大众书局的海外书市,或许下次这样类型的活动可以找我们这群blogger宣传咯(发梦都没那么早……)。不过说真的啦,这样类型的书展如果可以好像pc fair这样一年来个几次的确是个好事情来的,至少我可以趁一些书便宜的时候去买来收藏还是什么的,因为书本实在是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