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讀過,三十歲應該是人生最燦爛的時刻。可是我的三十歲,過得很累很無聊很枯燥。工作上已經少了當初加入時的激情,生活少了尋求刺激的渴望,想看書想玩個電玩想看電影卻又覺得投入很傷身,甚至想睡覺也不知道腦袋就是無法關機。最嚴重的時候,我是需要看人家電腦遊戲極速破關的過程,才能入睡(或者我看來看去看不懂的教學影片)。好吧,後來想說應該是身體沒有確實感受勞累所以跑去上健身課,結果落得身體更累但還是睡不著的窘境。
好吧,那應該是人太累,放個假就好。結果就這樣我就在去年尾把假期快用完去了一趟香港。那幾天是有放鬆了沒錯,但是回到來沒幾天又原形畢露。我大可以催眠自己說下次放長點就好,但是要多長?
既然放假不實際,那去學點什麼好了總可以吧?
於是我斷斷續續開始在影片網站上挖教學影片來看,於是我開始去上什麼寫作課,於是我開始去上什麼拳擊課,於是我開始去上什麼健身課,於是我⋯⋯
可都沒感覺有什麼差別,我只是增加了我疲憊的程度,沒別的。
那回溯一下我上次有覺得比較舒暢的時候是什麼,最近一次大概是工作完成了第一第二版的時候。那是個每天都不知道明天可以做到什麼的日子。可是這種感覺好像自此之後就沒有發生,現在工作對於我來說已經陷入了一種膠著的狀態。現在唯一的動力,就是把細節全部給補完,就這樣。沒有驚喜,沒有快樂,沒有刺激,什麼都沒有。
這幾天跟前同事聊天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的突然聊到我比較適合什麼工作的部分。結果一大串的聊天下來,他下的結論是我比較適合創意類的工作。至於我下的結論是,我的工作內容必須處於極度的自由,跟極度的規律之中的某個地方。可這就很矛盾不是嗎,我喜歡很自由的拓展可能,但同時間沒有一些制度的牽絆我會覺得很可怕。
於是為了了解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樣的,我找到了這個站點。結論出來有好幾個部分,首先是慢慢轉移到我喜歡的工作類別。這個轉變,可以從慢慢去找點什麼課程開始。可重點是我好像除了寫程式碼,也不知道我真的擅長幹嘛了。而且從經驗看來,如果我把喜歡的事情當成職業或事業我會慢慢很討厭它(比如說寫程式)。
前陣子我跟小妹看到家裡附近的商場開放小空間出租,本來我們就想說趁這個機會做點工作之外的什麼。想是很快樂,但是我媽一語道破我倆在討論間的空白——我們除了自己專業外好像沒有別的什麼才藝。後來計畫因為種種原因告吹,但是那句話卻是很深刻留在我的腦海裡。是的,我可以埋怨工作很無聊,但是我還能幹嘛呢?連方向都沒有,是要怎麼讓自己在那個方面增強實力呢?
後來第二點是建議創業,這有點小小呼應朋友對我的總結。他說我適合創意行業,但是我當時的回覆是——身邊好像看不到純粹創意發展的空間。結果測驗的結果就建議我去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可是這又回到上一點——好吧那就創業吧,那⋯⋯要創什麼業?
整個測驗結果最當頭棒喝的是這段
You have a tendency to attack yourself for not living up to your ideals. This can sometimes be useful, of course: some ideals are good to strive hard towards. At other times, the ideals you set may simply have the effect of leading you to punish yourself and feel badly about your life – leading you even further away from the goal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在很多層面上說中了我的心事。對於未完成,或者完成那刻不滿意的東西我會有一種很深刻的不甘心感。當然解決方法是看開點,但是你現在要我放下我還沒完成的事情的話,我大概會一直惦記很久(比如說我因為種種原因沒完成的碩士學位)。
反正最後的最後,結論就是因為放不下很多事情,覺得很累。
但同時間卻又看不到在這之後要幹嘛,覺得洩氣。
至少我還在很努力地去上著我的寫作課,和健身課。至少這兩項事情,會是我2017年比較具體的收穫。
不好意思,今年的文章跟去年生日一樣不是很讓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