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这部电影,其实第一个想到的事情是——周公梦蝶,hence标题。周公梦蝶是说个人,大概就叫周公(抱歉,很明显我是没有受过什么五千年中华文化熏陶的半番唐死仔包),在某天梦见自己是个蝴蝶很惬意在园中乱飞,然后自己全然带入到自己是蝴蝶这个角色之中。可是梦总是要醒的,问题是醒来后周公开始搞混了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只蝴蝶,身为周公是不是一直以来只是个梦,而蝴蝶才是自己真实的存在?
终于写完了这原定应该是两个星期前就该写好的故事,可惜得到的回响跟之前的暗钮不相上下,而这次我也没有主动去问朋友自己写得如何,所以这次完全是在接近没有听到任何feedback下写出来的。这次的故事仍然是走thriller的路线,原本是要在里面穿插一点点动作片的感觉,所以情节上特地安排得很紧凑,可是动作上面的描述真的很不容易(写完很佩服倪匡和金庸两老),所以大幅度抽掉了动作的部分。
一桶冷水哗啦啦就这样泼到海文身上,这时候海文的倒数时刻也近乎归零了。仍然迷糊中,被两个大汉挟持着的海文看着面前的女人,只见到穿了一身天蓝色的她正注视着鱼缸里面不断游动的小鲨鱼。逐渐恢复力气的海文一面看着她,一面在伺机反攻。只是,还没等到他动手,张君就冷冷地道:“放了他!”
不知不觉,第二十四年就这样无惊无喜来了,没有大锣大鼓,没有晴天霹雳,更加没有天崩地裂。所以,能平稳度过二十四岁的生日,要感谢上天给脸。原本今年仍然想要在不惊动任何人之下度过,但是经过了一群人(其实也只有一个人)磨了很久,再加上想到自己几乎从2008年开始推到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刚刚从街头奔到天台,还没来得及喘气,林阳就要翻到旁边建筑物的顶楼了。此时,后面的追杀者的追逐脚步仍然不停歇的追了上来,就在林阳刚好翻到另一个建筑的时候,追杀人追了上来并开了一枪,只是这一枪仅仅从林阳的身边飞过。躲过了这枪后,林阳继续奔向建筑物的楼梯,只是这次幸运之神并没有继续眷顾他,这门是锁着的。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气喘吁吁的海文也赶到了顶楼,然后两人就在门的两端对望着。
林阳默默的走向前去,看着已经被逼到墙角的杜锋,然后缓缓的举起了手枪。杜锋冷静的看着对方,暗暗的把手机的摄像镜头对准了林阳,然后按了录制电影的按钮。就在录制钮按下的那一刹那,“砰”的一声,杜锋的胸膛上就穿了一个大窟窿。鲜红色的血液大量的喷了出来,任务成功的林阳看着已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杜锋,然后开始仔细观察四周的摆设。
我不是专业也不是业余影评人(天啊,是要强调多少次?!),所以我要很不pro的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是观后感,你吹咩?可是我不喜欢不代表着不是好电影,我不喜欢只不过是很不专业表现(反正抓笔撰文不是我的专业)的个人喜好。好了,丑话说完了,平心而论,其实我也不晓得这算不算是独立制作,不过大概也是小成本电影,所以其实出来的效果比我想象中好(脑海浮现一部N年前让我很害怕再看独立电影的这部电影)。
“怎么会这样!你……”,睁着斗大的眼睛,满脸是肥肉的暴发户赵发看着面前他甚是信赖堪称能保他平安的“风水大师”,在眼下最后一口气前,用尽了最后一口气问道。眼看着赵发断了气后,谭丁利落的拔出插在对方心窝的匕首,再用布给抹干净后,就抓起手机传送任务完成的讯息。然后,他拿出准备好的遥控炸弹结实的绑在赵发的身上,接着在临走前还不忘开启厨房内的煤气拴。
「客戶下個月十一號會來取貨,跟緊一點不要出岔錯」
刚刚在我的aggregator看到骑士点了我参与这个串联游有点受宠若惊,于是就恭敬不如从命(好像有点用词不当)响应一下这个活动咯。
最後為了響應佳節,部落格拉準備了一個串聯游, 是一個改良版的meme … , 被點到的人不只要在多點五個人 , 還要將你的文章點到technorati ,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technorati, tag ,我建議你先看看右首邊的推薦文章, 認識認識tag.
這次的主題是 ‘五件發生在新年的事’ , 首先我會點五個部落客, 每個部落客就要在他們自己的部落格, 寫上讓他們難忘的五件事, 然後他們要各自點給另外五個部落客,最後該篇blog必須用上MYCNY 這個tag , 就這麼簡單.
今天在公司裡,難得上司體卹員工這陣子超時工作的辛勞,而特地讓大家早點下班。興高采烈的她盤算著不先告訴同居已有一段時日的男友,想說要給她一個意外的驚喜。去那家餐廳吃飯好呢?還是難得早放工索性一起去看場電影好了?不然還是去租一片影碟,在家裡的沙發,他的懷內安安靜靜看一部電影,再相擁而睡?
最近很流行说“咖”这个字,无论是ABCD咖、咖啡、网咖、咖佬、咖妹、咖(念ga1)喱、大小咖还是别的什么咖,甚至电台也开了一个专说B咖应该怎么过生活的节目。所以为了证明我是追赶上潮流的宅男(一个会突然去爬树玩flying fox的宅男?),我也要用标题的那句话来形容这友人说完全是B咖级(B-grade)电影的District 9。基本上我还是很大胆的没有被这句话下到的主要原因是冲着Peter Jackson的关系,虽然在这之前他的Kong很令人惊吓(那是相反的——A咖包装的B咖剧本)。
前幾天Humble Bundles推出了個每週促銷,賣的是一部我看了有想要買的遊戲。先不說是那部遊戲,因為本文不是要說這遊戲有多麼棒,而是它的銷售模式。不知道是不是個趨勢,近年來類似的促銷似乎越來越多。Pay what you want到底對一些人意味著什麼?便宜無好貨大家都聽過,但是當一件東西推出來說你覺得它值得多少錢就付多少,那一般人會怎麼評價?如果這東西,不是隨便什麼路人發佈的,又應當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