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傑夫

写在失眠夜的这篇杂记

不知不觉我在网络上也写了快五年多的文章,老实说,会写得那么久大概从来没预料过。嗯,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本来以为开始研究生生活后作息就回复正常,可是这两天却无可救药的失眠了。在写这篇的时候其实刚很疲倦地看完了《挪威的森林》第一册(嗯,我的指导教授和老板如果会看中文看到这段应该想杀死我)。本来期待着会来的睡意,就是偏偏不来,你吹咩?!

这阵子要写的东西还真的满多的,就随机挑几个出来写吧。

前阵子在twitter timeline上看到有个推友分享了别人丢在某网站的一个小故事,是关于在路上帮忙陌生人的故事。故事其实很感人,于是我又另外把所有的comment都开来看(有时间推荐一阅)。现今社会,其实是不是真的如此人心险恶?虽然整个讨论帖不乏正面的鼓励说大家应该守望相助,甚至搬出了被hitchhiker劫杀的可能性其实跟在街上被变态劫杀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论调,但是for some reason虽然是打动不了我大开古道热肠mode,不过还是有被感动就是。


前阵子在吞课本的时候(嗯,最近正在准备literature review,在office的时间基本上就是要消化一大堆资料),刚好看到曾经有本本来想买,但是看完简介卖不下手的书的相关读后感。当然既然人家定位为读后感,就表示说文章充满了个人的偏见,说不得准。但是看完了还是免不了对这出版社感到非常钦佩,不过毕竟没读过,所以还是不便说什么,只能说他比好多在网络上默默耕耘许久的网络作家幸福好多。

其实同时间也在担心自己未来是不是有这样的勇气再写多一部短篇的,感觉上我的勇气似乎在今年全数给用完。尤其是在拜读完陈云先生的著作之后,更加有点不太敢轻易动笔。不过事情总有两面,语言结构语法等固然是重要,但是另一方面,顾忌太多似乎对这个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总之,下一部短篇,只能说的是you will see it when you see it(现在主要在构思+很缓慢的搜集资料,毕竟手上工作很多不像之前那么空)。


最近自杀事件频传,可能也没有频传到比以往多,就感觉整个的社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之上。对于这个课题其实之前有稍微着墨了一点。四年后的今天,对这事情的想法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不过有些事情还是相当值得一提。首先媒体似乎过度美化了这起在社交网站发生的时间,事实上要先说的是透过网络宣布自杀的事情其实并没想象中那么遥远,至少曾经是耳闻好几次了。说是过度美化,主要是因为之前听到有人将死者等化罗密欧,我想莎翁泉下有知大概会再吓/气死一次。

我其实没有太怎么跟进这样的新闻,毕竟不是什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只是这新闻事件的余波实在很惊人(马来西亚人,你们可以再山芭一点没关系……),说实在,老实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意思,请不要轻易在网上告诉人家你要自杀。我不知道侗言是不是属于范围内,但是attempted suicide是犯法的。好吧,硬话不说,请好好想一想要是你朋友在突然没事蹦出一句说要自杀你会不会吓好大一大跳?

真的,如果你没心想要,不要侗言自杀。当然自杀的时候千万不要造成人家的困扰,尤其是无辜的陌生人。


这阵子认识的研究生又多了一两个(以很缓慢的速度增长着),当知道我是MPhil后大家问的问题都一样──会不会考虑PhD。嗯,因为没有那种耐心,所以答案是不会,至少不是这阶段(二十年后再问我吧)。而且最近更夸张的是竟然在社交网站上发现以前中小学的朋友竟然也在同一家大学,不过人家是在英国总院修PhD啦,呵。

研究工作其实还停留在啃资料的阶段,暂时进度其实没有太理想,尤其是刚过去的上星期病倒了。接着就开始陆续应该碰上很多菱角的问题,上星期只是消化一个感觉应该不太难的东西就用了两天还是可能没完全看懂的。而且当资料啃得越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proposal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怎么竟然没看到当初是怎么挖了一个大洞让自己跳下去?!

不过无论如何一定得度过就是啦~


在美国修硕士的朋友最近寒假回来了,嗯,大家都变了很多。而且她一开口我以为我又在某视频网站上看美国人的videos的感觉,腔调有typical american的影子。感觉我们这群中学起就认识的朋友已经开始有渐行渐远的趋势了呢,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大家都在认识,相熟,然后开始渐行渐远,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变的循环了。

暂时就写到这里吧,我要努力地入睡了,毕竟等下还要去见指导教授。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