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傑夫

朋友间的聊天教战手册

有时候朋友多交点不是坏事,如果交不到能面谈的朋友,交个网友也不错。其实也不一定要聊得来,如果生活只有聊得来的朋友其实也相当无趣的。这篇文想要说的,其实是刚好刚认识的这位网友问的一个问题引发的。先说说这个人吧,其实我这一生人遇到意见不合的人很多,但他总是用很奇怪的角度把我的话重新组织丢回来,形成一种我在挖洞给自己跳的感觉。首先在宗教和信仰上大家已经有了分歧点,本人比较接近无神论(btw我喜欢这个talk),他则是虔诚的佛教徒。我们的对话尽管不是每次都会兜回信仰上,但是信仰很多时候会左右思绪的逻辑,是以我一直都觉得他怪异得很有趣。其实我们的对话仔细一想其实一部分可以集结出来整理成很多的文章,呵。

故事其实发生在昨天,在我正在写着晒太阳文时发生的(正在写这个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半了),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恰巧跟我这阵子有一搭没一搭进行中的事情有关系。问题的缘起,是我刚好提到了游泳课我最近被游说转去周末的进阶班,但是因为我不想时间被锁死无法赴朋友的聚会所以还在考虑当中。结果问题就无头无脑地丢来了:“其实经常和朋友见面,有那么多东西谈吗?”

其实朋友该怎么定义,能够坐下来吃顿饭的就叫朋友么?尤其是经过了礼物事件之后,朋友到底要怎么定义才对?

前阵子我在整理自己的通讯录,看到里面接近两百个人,我是何德何能配得上有这么多“朋友”?仔细一想,他们真的是我的朋友么?如果我无聊想要揪人吃饭,我是不是可以随机选一个出来陪我?很明显答案为非,所以朋友的标准就这样定出来了——我能够厚颜无耻约出来吃饭聊天的人。是很肤浅没错,但结果倒是令我大吃一惊,待会再说。

可是聊天归聊天,心事呢?尽管是朋友,但是我真的好像也不能把心里面的话和盘托出给这堆人,事实上,我好像只对这里面其中一个人这么大把做过这样的事情(是的,她心情好也会告诉我一些事情的,所以我们俩个如果玩互爆最多下场是抱着一起跳湖罢鸟)。所以朋友跟能交心的其实又是两个不同的级别,所以这样你会认为我本来的定义会太广泛么?

好吧,能随时揪出来吃饭的交朋友,家人得有自己的一群,上司教授什么的要丢另一群,剩下的,其实就是一票熟络程度不一从hi-bye友到小学同学到其他不知道那里蹦出来的朋友。这堆人,其实我很无情地都丢到acquaintances里面去。

在回答问题之前,刚才说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因是尽管条件看起来很宽松,但是经过了一番整理之后,这群能叫朋友的人其实不到20个。以我并没有太合群的孤僻鬼性格来说虽然不能说是意外,但是看到数字心情还是有低落了一下。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有人约我只要有空挡我就会出现,但是如果是这堆人约我出门其实是真的有东西可以谈的,至少熟络的程度已经有达到我会关心他们生活的程度。

显然我的答案没有让他信服,因为接下来的问题是:“说的东西不是投资,汽车,就是 gadgets, 我没兴趣咯”

其实这三个topics都有一个问题——不人性化,以及很表面,其实最适合,就是用来跟acquaintances破冰用。当然朋友也可以有投资挂汽车挂,但是以我定义内的朋友这都不会是聊天的主要内容。原因是,难得见面,为什么我们不聊人的事情,而要去聊数字?为什么不聊一些困扰自己已久的事情,而去聊汽车引擎扭力多少马力多少?

聊天是个很有趣的事情,虽然我很多时候是聆听者,但是聊天其实就是一个Knowledge discovery的途径之一。当然,你可以阅读,可以听课,但是正是因为聊天很random,所以才会从中挖掘更多有趣的事情。一个人有想法是好是没错,但是你想的东西总得要跟外界联系,如果你没有写书,那么最佳也最廉价途径就是效法Socrates抓人聊天,不是么?而且时刻跟别人交流,也能避免自己钻牛角尖不是么?没有人会知道你下一个攀谈的人,是不是就是有解开困扰你已久的问题的解答。不管你要聊的,是不是佛经经典,还是别的一些什么上至天文下至病毒的东西。

交流是双向的,如果你自愿参与,那听到你不能认同的言论其实也不用急着反驳。我到现在还记得以前修心理学的时候讲师说了一句话——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世界才美丽。对不同的意见展现多一点的包容,其实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所以跟朋友们交流,其实我一直都在学着的一课,就是如何在发言的时候unassuming不预先替对方设立场,聆听的时候不急于反驳,与正读此文的你共勉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