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賴騎駿馬肆意翔遊天際

第二次諮商實錄

我覺得多幾次我就想不出更有趣的標題了。

今天是第二次諮商,主軸是放在上次預告慢性孤獨這部分。但開始前,諮商師有特別解釋行爲上的改變有三個步驟,一是awareness,再來是knowledge/resource,最後是motivation(然後motivation drives action)。會過來諮商,某程度算是知道自己該尋求救助。找到臨床心理治療師,主要是要有個diagnosis知道問題在哪裏,然後就可以針對問題尋求解答。至於行動,那就要看有沒有心去做了。

諮商費很貴,我沒有要跟錢過不去。

針對孤獨感的部分,今天聊到的應對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Social Support。延續上次擧水杯的analogy(擺得為,這系列文章注定很半番唐,不喜勿噴,噴了也不會理你),朋友的作用,主要是幫助你把水清掉。雖然主要的問題(杯子)還在,但至少長期來説負擔的確減輕了。這裏説的把水清掉,其實就是説提供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和撫慰。

再來是Self-care的部分,救人前得先自救。以前學急救的時候,指導員也有説要施救必須先確保自己安全。諮商師擧的例子就是在飛機氧氣罩掉下來的時候,爲人父母者必須先自己帶上,才能有餘裕幫助自己的孩子。説這麽多相關譬喻,其實重點也不過就是——不要封閉自己(avoid isolation)。

接下來他就畫了一個我站在中心的圖,然後以我爲中心點,畫了幾個圈圈。

增進Social Connectedness,如果我沒理解錯誤,是剋服慢性孤獨的其中一個方案。每一個圈圈,都表示不同熟悉(或信任)程度朋友的人數。越小越靠近我的越少人,越打越遠的就越多人。我目前的孤獨感,在他看來是可以跟我談心的人很少。可以做的方式有好一些,比如想辦法拓展生活圈。其實自從限行令在四月結束后,我其實有在試圖慢慢把朋友約出來見面。之前或許是無心插柳,但現在看來或許未嘗不是柳橙汁自己下意識試圖自救的舉動?

另外也可以試圖拓展生活社交圈,其實陸陸續續也有在做。前幾年都是在社交軟件上進行,後來也有出席一些小聚會。只是瘟疫殺來后,這種去見陌生人的事也少去做了就是。我其實沒有很喜歡太大型的活動,比如剛出席的彩虹節人實在多到我無法。

之後或許會慢慢找點相對小規模的聚會吧,我想。

另外也有約略聊到我之前試圖每年學點新的東西的緣由——就是給自己一個藉口離開電腦。透過跟一個人學習技能,某程度也推動我去拓展新的生活圈子,雖然這樣的作用沒有很大。

是日最後,是延續上一次的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的課題。是日課題是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行爲治療)其中的Emotion Regulation ABC的部分。

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部分。

或許我的困擾點沒有在這部分,他擧的幾個例子都不是我困擾的部分。在街上遇到認識或者曾經熟識的人,如果打了招呼對方沒反應其實我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因爲已經麻木了,而且我在關鍵時刻是可以頗厚臉皮的)。尷尬當然會有,但是幾次下來會發現對方或許真的有很多原因沒有回應。這也不太關係到我習慣於合理化事情的傾向,事實上很多時候我真的遇到對方忘記,視力不好,沒聽到,在忙等等所以沒回應。

再來是考試,也是我很不在乎的事。同事關係,現在服務的公司support相對比較好所以也沒太大影響。

但討論這部分的重點,是要帶出Backwards Law,以及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 (NAT),跟Alternative Thought (AT) / Adaptive Response (AR)。如果我執著於用負面的眼光去判斷這些事故的緣由(比如打招呼不回復就是我招人討厭,考試時間永遠覺得不夠,對同事有偏見),拿出來的結果無論如何都會有機會朝著我們的期望發展。某程度這也算是一種自我實現的語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回到工作部分,讓我爲難的technical decisions我也很少妥協,以致特定同事偶爾覺得我很難搞(啊就如果盲目答應所有的feature requests我會做到死啊),除非有management decision下來這樣。至於其他關乎個人的事情,我自稱死仔包的唯一好處,就是可以很心安理得拒絕近乎所有請求。

但我自我要求是頗高,是明顯得旁邊的朋友都看得出來的就是。

不過説到得失心,我自問也沒有太高……吧。

可是想想,這好像要看是什麽事。如果是我自認擅長或應該懂的事,我應該是頗爲好勝的。如果要説挫折,這幾年最大的,應該是研究生涯無疾而終的事情(忘了告訴他)。

前面聊起近況的時候,有稍微聊起被甩掉后,但對方又回來挽留手法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也有約略提到朋友有反問我如果以後又遇到一個人,我會不會再度不顧一切又舉起水杯的事情。當然人還沒遇到,我依然不可能有答案。諮商師聽了一笑,説以後遇到可以在諮商時探討如何應付。當時我内心OS是這次傷這麽重,下一次大概有陣子要等了。

下一次依然有他想要繼續討論的事情,如果沒弄錯,就是探討如何表達需求的部分。

兩次諮商下來,我實在有一種回到以前在學院修心理學的感覺(恰巧是hari ini dalam sejarah的發文)。資訊量很滿,多到你這裏記得抄筆記,下一刻就會不小心錯失新的重點。不過,每一次去,每次靜下來做功課刨資料,也算是讓我活了大半輩子用很貴的方式再度認識自己。有趣的是,在過目我的筆記后,他有詢問可不可以推薦給有類似問題的病人。反正就都發在這裏了,就請便吧。

leave your comment

name is required

email is required

have a blog?

This blog uses scripts to assist and automate comment moderation, and the author of this blog post does not hold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tent of posted comments. Please note that activities such as flaming, ungrounded accusations as well as spamming will not be entertained.

Pings

Click to change color scheme